泼水节

image001
泼水的仪仗队 Av5.6 Tv1/800 Iso125

4月15日

陈袅袅走了,泼水节来了。今天是傣历年的驱鬼日,正宗的泼水节。

泼水节,举国公认,傣族人的民族节日。也为周边的佛教国家共同拥有。真的吗?不尽然。

历史上,东汉,佛教传入中土。寺院,就有“浴佛”的仪式,魏晋南北朝以后,这种仪式流入民间。汉民族的佛教徒就有浴佛节,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也就是佛诞日。所以“浴佛节”也称“佛诞节”、“灌佛会”、“龙华会”、“华严会”。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佛教节日。

那么泼水节是否源于佛教?还是不尽然。

事实上远在西汉前,汉民族就有“上巳节”,纪念轩辕黄帝诞辰,有所谓“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后汉书》就有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什么意思?就是三月三这天,去河边沐浴,可以祛病消灾。

看过《汉武大帝》电视剧的朋友,一定记得一个这样的镜头:“汉景帝在上巳节为自己的儿女用柳枝蘸水洗礼。”那里表现的就是最早的泼水节。

历史上,农历三月三“上巳节”对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节”有什么影响?无从论证。但沐浴、泼水的传承源自汉文化,而且更久远,有共识。

一大早走出花卉园。泼水的气氛来了。首先,各个街口都增添了卖水桶、水盆、水碗、水枪的摊位;其次,一夜之间,横跨街心的装饰、彩绸、广告已经撤去,里面的骨架竟是水管组成的水龙头。没水龙头的地段,沿街摆放着装满水的船。最主要,年轻人手持泼水的家伙在集中,装满水的卡车跟在左右。

image003
泼水队伍(一)Av5.6 Tv1/400 Iso125

今天是泼水的正日子。按傣族的传统,姑娘、小伙们尽情的展示青春,吸引异性的欣赏,有中意的就用水泼,以为定情。

当然,最醒目的是傣族姑娘。看看衣着:挂满饰物的紧身上衣,五色的轻纱筒裙;高耸的发髻配着醒目的头饰,打着华丽的遮阳伞。再看看人:大多身材苗条,高额圆脸,柳眉杏目。再加上略施粉黛,三五成群,不由你不心动。

泼水在这里不全是浴佛,更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魔王统治着傣国。强娶了七个漂亮的傣族姑娘。为了消灭魔王,姑娘们齐心合力砍下魔王的头。魔头落地变为火球,于是四里八乡的百姓泼水灭魔。

浴佛是用枝条沾水轻轻地挥洒。可灭魔就不同了,大盆水泼,特别是汉族年青人掺和进来,泼水就有了一点恶作剧的味道。

10点还没到,前哨战已经开始。年轻人相互挑衅,有的已经泼成了一锅粥。我们靠楼边行走,小心地躲着街心的战斗。可没想到,越是小心越是躲不过。大水竟然从天而降,沿街楼房的凉台都成了袭击的哨所。很快就明白,躲是躲不了的,在劫难逃。

郭悦买了一只大水枪,奋起反击。不时地向姑娘们偷袭,也接受着姑娘们的回敬。还没走进市中心,都成了落汤鸡。

image007
泼水前的宗教仪式 Av8 Tv1/1000 Iso125

边战斗边逃,总算到了文化广场。这里是主会场,游行的队伍、彩车正在聚齐,警察努力地维持着秩序。我们有贵宾证,挤进了广场中心。

这里正在举行仪式。各民族祈福的代表,穿着民族服装,随着芒锣的节奏舞蹈。州歌舞团正在演出历史的传说。10点,州委书记、州长上台向百姓祝福,然后由德高望重的僧人,拈香祷告,为节日开光。随着州长一声宣布:“2008年泼水节开始!”瞬间,广场四周所有喷泉一齐喷水,甘霖普降。

此时的广场有数万人。广场四周有十几个水池、喷泉,十几辆救火车。全副行头的消防警,水枪对准了广场上空,瞬间行动起来。霎时大水倾盆,白练横空,水光肆虐,一片汪洋。这是一场真正“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大混战,分不清是敌是友,是攻是守,人人手持水盆,就地取水,任意挥洒,率性而泼。最倒霉的是那些漂亮姑娘,被水泼得竟是毫无还手之力,用盆护着脸蹲在地上,任人宰割。

最可笑,一群老外,不知从哪买的傣族服装,打扮的怪里怪气,加入攻防的队伍,英勇战斗。他们扎眼,受到的攻击最多。我看到消防警的小伙子“枪口”对准他们攻击,他们顶着水枪奋力反击,大声呼啸。

水战一起,人冲散了,找不到刘彬燕和郭悦。我爬上广场西侧一座石雕,眼前人群骚动,水花飞舞。仪仗人员在大水倾盆下依然随鼓点舞蹈。广场上空化出一道人造彩虹,说不尽的奇妙。

真是奇哉壮哉,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找到一种如此奇特的彻底宣泄。西方有愚人节,奔牛节,西红柿大战节,中国就有个泼水节,狂欢得尽情尽兴,万民欢闹。

我在1991年曾经经历过一次泼水节。但如此热烈,全市几十万人搅成一团,甚至部队的小伙子们成建制的投入水战,还是第一次。

我拿着照相机,面对四面袭击,即没法照相也无力还手,只能用塑料袋把相机裹在怀里。两小时混战,冲开水帘雨幕,逃之夭夭。

水泼了,节也就过完了,收拾行装。前方思茅,小范还在那里等侯。

image009
泼水大战 Av8 Tv1/640 Iso160
copyright© 郭五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