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辨(代前言)

人在困顿时往往或登高眺远或临渊羡鱼,以山水之真气求精神之解脱,所谓寄情山水也。近几年,已逾“天命”之年,即无功名之累,亦无身家之拖,也就越发的想出去走走。

同仁责之,“正当年富,何以玩物丧志?”答曰:“人生何不是一场大玩,能天真,能率性,能本色自风流也,何来丧志?”

志者士之心也,居庙堂之告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临危受命勇于任事,放浪江湖心存高远,俱是志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当今之世,除旧布新。旧有价值崩颓,“礼崩乐坏”;新生价值萌生,“式微纷杂”。精神失去依托,生命丧失意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泛滥,勤劳致富、社会保障缺失,竞争与危机同在,压迫与恐惧共存。当此之时,遁迹于江湖,寄情于山水,在真山真水的恒定与平静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何怪之有?

我经常远足,到大山大水中徘徊。深感人渴求自由与安定的情致会赋予山水以灵性。“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那是诗人的化境,化到浓酣忘我,境与神会,怎不神纯意静,真气扑人?

真诚是人的第一心理需要,也是人类社会一切真道德,真情感的源泉。当人失去真诚,失去相互的信任,走向自然,走进山水,从那里寻求“洗尽沉渣,独存孤徊”,寻求“清风朗月,玉洁冰清”。沐浴在心灵的洗礼中,一股爱的无名哀感膨而涨之,超然于功利争斗的压迫之上,也就升华出一种无畏的镇定与宁静。

晋人王羲之有诗曰:“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能于此物欲横流,名利淹泛之际,“勿为物喜,勿为己悲”,处功利堆中不争,淹利禄围中忘求,怎不是一种大境界?

能动荡中“独静其静”,变乱中“忘求守一”,才真人也。

当人为社会所滞,为情志所困,走向自然,踏进山水,从远古的真意中寻求精神的解脱,能不大乐乎?

此身逢变世,人生大复翻。

少年虚立志,老大无报还。

主义成虚伪,社会大标签。

唯求真与诚,友爱或虚烟。

浮华盛风气,但余权与钱。

人心伤如此,何处随遇安?

弃别流与俗,超拔出淡然。

世外有真气,潇洒山水间。

序 曲 2016年4月

自驾路线图

自驾:北京到南疆喀什

(由喀什出口岸:前段——途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进入南欧;希腊,意大利,瑞士。中段——从瑞士日内瓦,伯尔尼,苏黎世;奥地利萨尔茨堡;德国慕尼黑,纽伦堡,法兰克福,波恩,科隆,柏林,汉堡到北欧丹麦哥本哈根。后段——北欧挪威峡湾地区)

 

一  缘   起

老话说,属相是人的宿命。

我属兔,不仅会有多处住宅,最重要,会在世上不停地行走。 出生就是父母从山西到四川千里征战的结晶。到了这个世界,就没消停。不足两岁就随军北上(抗美援朝),然后是随军四处漂泊。好容易14岁考进北京住校读书,又来了文革。七个月的大串连,走遍十七省,二十五市,最后一脑袋扎进西藏。随后上山下乡,又一猛子扎到云南西双版纳。

不停地走:做工,参军,读书,仕途,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自主创业,游遍全国。

退休,更有了远行的借口。2014年的夏季,10人,4车,自驾,90天。从满洲里出境,东西横行俄罗斯,南北纵穿斯堪的纳维亚三国,经东欧,北欧,中欧,南欧,巴尔干,跨中亚,二进俄罗斯,穿蒙古国,从二连浩特入境,行经21个国家3万公里。

一路人文荟萃,风光无限。就有了说不完的新奇,理不清的困惑。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照片。凝结成一段心债 ,化不开,解不去,成就了图文并茂的《三万公里云和月》上下两册。(九州出版社出版)

书写了,债偿了,心静了。也就思忖,进一步漫游,写作,完成自我成长和分享他人。

2016年初, 机遇来了。

人称“大裤衩”的重庆旅友谭飞腾在网上呼吁,自驾走中亚,穿欧洲,从西班牙进非洲,纵穿非洲大陆。

好大的“奔头”。

微信询问。原来“大裤衩”从网上了解了四川宜宾人陈勇 独闯非洲,产生了自驾游亚、欧、非三大州的设想。用他的话说,“此行定可轰动全国”。

此议网上一出,重庆已有十数人响应。不乏远程探险的好汉,自驾穿越的高手。不由你不心动。

不断地网议,人事和说法也在不断地变动。高潮时报名人数达到十数人,4辆车。我甚至计划为此行专买一辆车。

一月动议,计划月出发,个月的准备。既要落实签证,又要确定行程,加上物资准备,网上争得一塌糊涂。 为签证,“大裤衩”付出了很多心血。

不确定因素太多,加上搞不清的签证费和很难框定的旅游预算,时间又长达4个月,多数年轻人知难而退。最后确定,远征,6个人,两辆车。

“大裤衩”一车,有重庆人称“五月跑姐”的女侠秦虹和她的朋友袁越。施炜一车,有重庆的“飞车侠”严生荣和我。

计划到德黑兰袁越回国,再到伊斯坦布尔秦红离队,同时,老旅友冯颜青夫妇飞到伊斯坦布尔加入。

不确定因素增多,能否达成去非洲的“壮举”蒙上了阴影。

(茶卡盐池)

二    出   发

阴影归阴影,路总是要走的。就算有变化,只要能走通中亚4国,就是胜利,我和施炜有共识。

4月24日出发,六人分三组西行,集中地新疆喀什。秦虹、袁越坐飞机;谭飞腾、严生荣驾车出重庆;我从北京飞到西安在机场会合施炜。还没出国,仅是为了走近国门,就风尘仆仆5000公里。

下午4点半,咸阳机场,会合施炜,前程尚有4000公里。计划自驾4天半时间抵达,不敢滞留,当即从机场出发。

咸阳至喀什,神州最具旅游价值的风景带。

黄河峡谷,红山白盖;青海神湖,碧波蓝天;巍巍昆仑,云遮雾障;加上说不清的戈壁荒滩,道不明的黄沙万里,看不够的绿洲风情,思不尽的古国忧愁

更别提煌煌的喇嘛庙,绮丽的清真寺,英武的藏族小伙,靓丽的维族姑娘。这里是中华通向中亚的门户,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结合部。

长途奔波,所闻、所见、所遇,也不全在地理、天候。看看人文,从东到西,人口渐稀疏,植被渐荒寂,可氛围越来越紧密。

翻过阿尔金山,走进罗布泊,无边的黄沙伴随着数不清的岗楼、哨卡。逢村过镇,横杆林立,装甲交错。随处可见穿着防弹服的武警。司机、乘客不仅验看身份证,还要填写表格、照相,比起三年前严格得多。

24日宿甘肃平凉,25日宿青海柴达木茶卡,26日宿青新交界的茫崖镇(花土沟),27日宿南疆于田县,28日晚7点半赶到南疆首府喀什。

先期到达的秦虹、袁越和地陪导游张新力已在等候。

序曲终结,拉开远征的大幕。

(阿尔金山)

 

 

走进吉尔吉斯斯坦 4月29日

清晨的喀什还未苏醒,我们已经走上了直奔吐尔尕特口岸的大道。兴奋呀,一场破冰之旅。我们正在打开自驾旅游中亚的先河。为此,又增加了两辆车。一辆坐着据说和当地海关熟络的吉尔吉斯同胞(我们已经交了每辆车1700元通关费),另一辆坐着喀什电视台的记者。

喀什距离图尔尕特口岸50公里,走309快速路。一路土台、沙丘、白杨、绿洲,轰鸣的拖拉机,成群的摩托车。可见清真寺前 ,人们在赶巴扎(集市),不尽的繁闹。 

吉尔吉斯也称柯尔克孜,前苏联中亚五国的小兄弟,一个陌生的国度。我所以有记忆,是因为这里的碎叶城。汉代即隶属西域都护府。唐帝国曾在此屯兵,与龟兹、疏勒、于田并称安西四镇。历史上与中国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更因为大诗人李白在这里出生。

来时查过网络,吉尔吉斯斯坦上世纪30年代加入苏联,近代随着苏联的解体,1991年8月宣布独立。虽然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但由于历史的沿革,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对内文化、宗教矛盾突出。加上地处中亚腹地,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至今仍处于低速发展阶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是世界廉洁度最低的国家之一。据说腐败的一塌糊涂。

11点20,走近海关,首先碰到的是浩浩荡荡长达几公里的载重卡车队伍。按说,这里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海关。怎么会有如此的商贸规模?

其实,历史上的中亚本就是一个四战之地,随着周边大国的兴衰起落。19世纪夹在清俄两大帝国间摇摆。19世纪60年代,同治中兴,左宗棠收复新疆,这里一度飘向中国。随着满清的衰落,俄罗斯,苏联的兴起,中亚五国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近百年不与中国来往。

当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中亚各国纷纷独立。眼看着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走向富裕。东南沿海有能力向这里经济输出。有好处谁不惦记?中亚五国近百年来又一次向中国打开大门,不仅接受了“一带一路”的经济融合,也批准了中国人自驾旅游。

一个传说中动荡,腐败的政府,一个落后的国度。可我的经验,越是落后闭塞的地区,越有山河风景的壮丽,民族文化的独特。这不,带着无限的好奇,我们来了。

走进海关,停车就遇到“中国特色”:围上来一群吉族兄弟,拿着钞票吵着换汇,据说比官价合算。问问官价,10索姆兑一元人民币,他们可兑11索姆多。但我们的经验,这些做切汇生意的人惹不起,不知有多少猫腻。还是要依靠官方渠道。

奇怪的是,大庭广众,人头汹汹,到处可见工作人员和警察,怎么就没人管呢?

走进海关,硕大的厅堂,挤得满满的人。排队的吉国老乡,擦着满头的热汗,肩上挎着大包小包,脚下堆满大大小小的编织袋,热闹。一看就是从中国采购归来。像不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圳的罗湖桥。   

专门负责通关的吉族老哥,正在向海关工作人员发烟,套着近乎。过来报告,熟人不在,打电话联系,那就等。钱闹得,很快熟人来了。待遇马上提高,走进小房间,有了座位,有了热水,有专人照顾填表。填表麻烦,不仅价值5000元以上物品必须报关(相机等),而且型号、标志(英文)绝不能涂改、写错,否则重来。这还没什么,要命的是海关官员对业务不熟悉,ATA(车辆出国)手续搞不清,有些栏目填写还得打电话请示上级。也难怪,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可墙上写着“中国特色文明窗口”。

好在填表复杂,检查却简单,车辆基本没检查,瞄了一眼就放行。一个半小时总算搞定。

1点半出关,吉族老哥通报,吉国海关还在百公里以外,而且4点下班,绝不等候。

越急越麻烦,不知是因为这一段公路在两国之间,没人维护,损毁的厉害,车辆蹦蹦跳跳。

急行。两条山脉干枯,一道河谷曲折,红褐色的溪流,稀烂的山路。颠颠簸簸接近垭口,风很硬,雪粒从天而降,气温到了1度。海拔标明3395米,真正的边界。

总算4点赶到,负责通关的吉族老哥又来收钱,这次两车1900元。花钱买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交了钱就放行。看看,这就是吉国的规矩。明白了吧,我们已经走入前苏联的文化属地。

4点50出关。眼前,蓝天、草场、冰湖、雪山,山体黑黝黝的松林,云影轻移,牛羊漫散。

下山,傍晚走进纳伦,吉尔吉斯七大州府之一。尽管吉国导游阿尔曼(在边境接团)一再介绍:大城市,地理重要,5万人口。可我看到的只有昏暗的路灯,狭窄的街道。市中心一座陈旧的广场,几坐商铺、超市,数个饭馆。坐下来吃饭,大盘的牛羊肉,居然没有卫生间。比起俄罗斯的中小城镇这里差得多,真不知苏联时期这里为什么没有建设。

也有温馨的印象:高台上的清真寺,无数造型奇异的坟墓。河滩茂盛的胡杨林掩映着几座蒙古包。彪悍的马群,迎着霞光奔跑,牧马人信步由缰归宿。

知道了吧:我们走进了中亚!

伊塞克~母亲湖 4月30日

清晨6点,爬上高坡。

放眼望:四围高山,西南雪岭,蓬松的植被夹护着一条猩红的小河。高坡下的城市,层层叠叠,参差错落。有市中心广场,政府办公楼,列宁雕塑。广场两侧商业区,灰塌塌,零星散落。再向外是民居,大多石棉瓦盖顶。宁静,可见街头报亭、花坛,幽幽的牛羊漫步。难得,居然有一辆无轨电车。

这是我看到的真实景色,无言的衰落。

(被禁锢的列宁)

很中亚?不一定,看看街头的早餐:红茶、咖啡、奶酪、黄油、香肠、面包、酸黄瓜、西红柿 、十足的俄式西餐!70年的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不是白给的,这里的生活已经深深打上了俄罗斯的印记。

出发,车坏了,防冻液滴漏。一向谨慎的施炜百密一疏。何以记下这点小事,为的说明这里的物价。修车:液压提升,三人检查,修缮处理,加满防冻液,一个小时,收费折合55元人民币。再看看汽油价,一公升折合人民币3.6元,也就中国油价的一半。强烈认知,这里的经济落后。

(小镇)

1点20出发,今天的安排游览伊塞克湖,住宿200公里外的卡拉库尔(Kara Koo)小城。

车爬上山脊,从车窗望出去:群山沉降,草场起伏,轻云缭绕,高台瀑布。有黄花漫野,牛马成群,蓝天下,牧人放牧。

这里是高原草场,海拔在2000米左右。五色的山体,依傍着雪山,山口亮闪闪一道冰川。

正所谓:谷深冰川溢,崖高松柏稀。回眸云飞处,飘然雪岭低。

(冰川)

下山快,不到4点已看到伊塞克湖。这里和山那边风景迥异,没了高山草场,牛羊漫步,眼之所见,大片的农田,密集的村落。

伊塞克湖名气大,唐代玄奘和尚西天取经就途经这里,《大唐西域记》有记载。被称为“热海”。面积大,6236平方公里。什么概念?一个半青海湖。水深,平均278米,是喀纳斯湖的2.3倍,世界最深的咸水湖。又深又大,难怪苏联时期这里是重要的鱼雷试验基地。

(伊塞克湖)

可鱼雷不能当饭吃。导游告知,吉尔吉斯独立后,大批俄罗斯人回流,工业凋敝,经济衰落,试验基地放弃。怎么活?人们寻找着商机。商机还真来了。近年,随着国际旅游潮流的兴起。一向封闭的吉尔吉斯对外开放。大量西方人涌入猎奇。

看到这里湖水清澈、阳光充沛、多温泉,特别有温泉浴和泥浴的传统。这下投资来了,吸引了大批欧美发达国家的游客。旅游业和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成了享誉世界的旅游区和疗养圣地。

这里的居民以吉尔吉斯人为主,占70%,大多为无宗派穆斯林。其余还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鞑靼人、乌兹别克人等80各民族,最特殊东干人(同治回乱逃到此地的甘陕回民),多以务农谋生。

这里的历史有这样的传说:吉尔吉斯人的先祖来自蒙古高原,多年征战迁徙来到天山西麓。因战争失败,逃亡到这里。发现一座湖,风光秀丽,湖水温暖,人们忘了战争的恐怖,纷纷跳到湖里沐浴。追兵赶到,看到这大海般宽阔的湖面,平静的湖水、纯洁的雪山、美丽的姑娘。被大自然宽厚仁爱的魅力感化,放下屠刀,与吉尔吉斯人先祖沐浴言和。自此他们世世代代共同守护在这里,成就了现代的吉尔吉斯人。伊塞克湖也因此成了吉尔吉斯人的母亲湖。

沿湖:绿茵茵地毯一样的农田,白杨林栅栏一样的回护。四围淡淡的雪山,无边的湖面隐隐一层薄雾。

一路旅游公司经理达尔曼努力的通过对讲机介绍。这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吉尔吉斯族人,40多岁,在喀什长大,通汉语,在吉国有亲戚。苏联解体,吉尔吉斯独立。这几年中国“一带一路”开发,给了他机遇。他看准了旅游市场,在吉国注册了旅游公司,专门接待中国游客。我们到来,是他第一次地陪接团,热情的跑前跑后。为此,还专门雇请了一位在吉国读书的汉族小伙马凯。

马凯,祖籍甘肃,到新疆已经三代。乌鲁木齐出生、成长。他告诉我,父母在乌鲁木齐开餐馆,没时间监督他读书。高中没毕业就跟随朋友流落街头。姐夫在吉尔吉斯有生意,带他到这里学俄语。目前刚从首都斯拉夫大学毕业,被达尔曼聘来做助手。他告诉我,吉尔吉斯人笨,不会做生意,给了中国人机会。

这几年来吉尔吉斯的中国人多。多是江浙人,投资涉及各行各业。仅在首都比什凯克(120万人口)就有二十几家中餐馆。更多的人在这里投资金矿、煤矿、稀土矿,对当地有很大影响。

吉国是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直接过度到“民主制度”,民主只是个幌子。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官僚积习,官僚机构。权钱交易,一以贯之,花钱好办事。中国人熟悉,如鱼得水。

眼下恰逢中国“一带一路”开发,中亚经济变革,难得的发展机遇。他说,搞旅游,就是学会吃喝玩乐,他有自信。为此,还专门开了网站,在国内网络上宣传。他说,愿意随中国走出去,争取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

“一带一路”这几年喊得天响,网上也颇有争议。但纸上谈兵,总感觉隔膜。到这里不一样了,对达尔曼、马凯来说,“一带一路”就是人流,物流,商机。有着无限的前途,那里有他们的希望和追求。

(城边景色)

晚9点,入住卡拉库尔城。

导游介绍,这里是中国人的城市。惊诧!

看看,一座“城市”,窄窄的街道,连绵的平房。房前屋后,花园菜地。可见巍巍雪山,潺潺溪流。我们住的“四星级”饭店:低矮的木楼,精巧的回廊,木雕门窗摆放着花朵,餐厅有中国式的长桌。怎么看都像是陕西的“农家乐”。

住在卡拉库尔,是个缘分。

来时查过网络,卡拉库尔和中国有缘分,唐代这里曾屯有中国军队,玄庄法师西天取经也曾路过。

更重要,1862年到1873年“同治回乱”。中国陕甘的穆斯林趁清军平叛太平天国,无力西顾,起事成立伊斯兰国,对当地汉人灭绝性屠杀,导致2500万人死亡。那时的陕甘就是人间地狱。

穆斯林为什么屠杀?我的视频《老郭看世界》有介绍,不再赘述。值得记述的是:左宗棠平叛,陕甘回乱领袖勾结境外势力阿古伯,被左宗棠歼灭。残部被迫西逃中亚,人口在万人以上,以逃到吉尔吉斯最多,6000人左右。随后150年,在这里生存繁衍,成为当地的主体民族之一,被称为“东干人”。

据上世纪90年代末统计,东干人后裔在中亚有10万人之多。我在车臣和俄罗斯都遇到过。吉尔吉斯有52000人,这里最集中。

说是集中,其实我们并无感觉。看看眼前的晚餐聚会,虽然主人一家都是中国面孔。可语言不通,餐饮、服饰也和当代中国人不同。很难交流。他们说老家在陕西,之所以被称为“东干”人,是“潼关”的口误。

可这并不影响气氛,晚餐独特,除了西式的香肠、奶酪、蔬菜沙拉,增加了很多烹煮、烩炒的食品,据说是“传统中国料理”。达尔曼为此专门买了瓶伏特加。就这样,吃着中国“古典料理”,喝着俄罗斯酒,说着半通不通的古典陕西话,与八竿子打不着的老乡们举杯庆贺。

记吉尔吉斯天山

水低黄花溢,崖高杨柳稀。

回眸云飞处,飘然雪岭低。

卡拉科尔到比什凯克 5月1日

凌晨,躺在床上漫想:走进吉尔吉斯三天,整体感觉,社会松散,公共设施落后,生活环境脏、乱、差。

可这里并入俄罗斯加上苏联时期已经160年。独立也已经27年。怎么还是如此状况?

我自从踏入旅游生涯,先后四次走进俄罗斯,两次自驾。向东到过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向西到过莫斯科、彼得堡;向北到过北冰洋、摩尔曼斯克;向南到过车臣,格鲁吉亚。自以为对苏联不陌生,也知道苏联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可真走进吉尔吉斯还是惊诧!

还记得我们走进纳伦,七大州府之一的城市。市中心俄式餐馆,偌大的厅堂,大盘的牛羊肉,却没有卫生间。盖个卫生间能有多少投入?问题在观念。可“盖个厕所的观念”还用学习吗?

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近30年的民主社会改革,为什么结出的是如此成果?

(城里的民居)

睡不着,顶着晨星“进城”,街上静悄悄。

忐忑的土路,堆着垃圾,房屋墙皮脱落。老式的木电杆,昏暗的街灯,倏忽春燕出没。走出上百米看不到商业设施。街口,一座加油站,一片袖珍儿童乐园残破。

走出小城,没走几步。豁然雪山下:白杨高大,草坪清秀,郁金香含苞待放,老榆树挂满榆钱。梨花盛开,一片洁白。掩映着橘黄木栅,青蓝木屋。

想起什么了?

(梨花盛开)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明白了,上帝并不偏袒谁。这个世界永远是缺陷与美的博弈,问题只在人的取舍。还记得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环境与这里相仿,却美的让人叹息。

这里不缺资源,缺的是价值、眼光、追求,而这一切难道和近百年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没关系?

10点出发,参观“东干”人建造的木结构清真寺。

也许因为我们来自中国,而这里的清真寺又是中国人建造。达尔曼安排我们参观。

我们一行旅友大多对同治回乱所知有限。

不奇怪!首先,同治回乱距今已150年,记忆流失进历史长河。其次,由于意识形态的阻滞,一句“回民起义,反抗清王朝反动统治”成为定论,掩盖了真相。

其实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诞生,8世纪就蔓延到中亚,并战胜了唐王朝的扩张。自此,凡1400年,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佛教文化在中国西部磨擦,从没消停,直至当代。如何总结评价,吸取教训,实在有太多的问题亟待研究。

认真想想,“东干人”用现代汉语表述简直就是个敏感词汇。何以?一场回变,短短十二年,屠杀了2000万汉族人,也造成600万回族人的死亡,何等的残暴?

无理性杀人是犯法;勾结境外势力是叛国。有了这两条当年的“回乱骨干”已然是万劫不复。可这些距今不过150年,底层的百姓仍有记忆。我曾有一个甘肃渭源的小朋友就非常清晰的告诉过我那场屠杀。他说,爷爷告诉他,那时幸存的汉人都逃到了山上。如今山上住的是回民。

历史毕竟逝去,参观对我来讲,不是对前辈国人的祭奠和追悼,而是学习与回顾。

(东干人的清真寺)

木制清真寺,不大,1904年到1907年由马姓回民建造。采用中国传统铆榫结构工艺,没用一颗金属钉子。其建成至今,屡遇地震,完好无损,被当地视为文物。我们也为它留下了足够的照片。

11点半出城,围湖绕行。今天是“5.1”国际劳动节,赶上当地集市。赶集的不仅有当地人,还有很多旅游的欧洲人、俄罗斯人,热闹。集市规格、方式和中国的庙会差不多,只是不在僧寺,在清真寺前。从集市的商品看,绝大多数是俄罗斯制造,中国的商品有限。从旅游的人看,绝大多数是欧洲人和俄罗斯人。可见,“一带一路”还没辐射到这里。

达尔曼告诉我们,湖底有一座城,藏有大量成吉思汗沉入湖中的宝物,有水怪保护,人们不敢进湖,不敢捕鱼,年年供奉。苏联以后,人们不敬神了,现在开放了,青年人到湖里捕鱼烧烤。

我听着像是在讲中国的青海湖。

5点,费了大劲,总算找到托克马克西南的“碎叶”遗址。

碎叶,唐代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近代郭沫若考证此地是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

寻找李白出生地是此行的重要目标,可找起来还真不容易。

李白,何等的名头,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这里是吉尔吉斯斯坦。当地百姓对李白——不知道。也是奇怪,吉尔吉斯斯坦面对的最大旅游市场是中国,李白就是最好的广告。可他们怎么就不知道建个李白出生地博物馆?甚至都没有旅游公路和像点样的路标?

达尔曼一路询问,还走错了一段路。最终,沿着一条残旧的土路七拐八拐来到一座铁门。里面,一座古塔,一段古城的残迹,几个吉国妇女跪地祈祷。“到了”。

可李白遗迹呢?达尔曼说:“不知道”。

(古塔)

一段残城,一座砖塔,草坪有巨石雕刻的石人和石阵。没有说明,没有文字,到底是哪?达尔曼也不知道。

事后我查网络,这里其实是西辽国都虎思斡耳朵的遗址。那座塔,网络有照片,布拉纳塔。据说是12世纪蒙古王爷为女儿祈福而造,和西辽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那时西辽国已然灭亡。现在我们看到的砖塔是200年前再造。否则近千年,很难保护的如此好。

至于那片石雕、巨石阵,有文字说明是从以塞斯克移来的。其实这里只有那段土墙是西辽国的真遗址,完全是个以西辽国,蒙古帝国为主的混合遗迹。当地人并没有刻意保护。至于碎叶城,李白出生地,既无古迹,也没文字,无从谈起。不可思议的是,如此胜迹怎么就没有一句记载?是达尔曼领错了路,还是本就没有遗迹,完全是国人意淫?

真假不论,反正是来了,塔总要上,照片总要拍。也真不易,从塔内爬楼梯腿都软了,真难为了两个女同胞。

(石人石阵)

李白出生地不知所以,问题是导游也不知道,好泄气,如此旅游经济,吉尔吉斯发达还早!

站在塔上四下观瞧。东侧一脉雪山,四野无尽的绿洲。1315年前,李白到底从哪个地界来到人间?也许他也曾看到同样的景色!默默地为他祈祷。

8点半走进首都比什凯克(BISHIKEK)。

陈旧的商街,到处是尘土。路上行人大多黑灰服装,女人包头,男人长袍,色彩单调。一个新旧驳杂的城市。

达尔曼直接领我们到玛蒂娜中国市场。说是中国市场,也是名副其实。但是中国的维族人市场。这里商品是中国的,服务也是中国式的。吃上了中国式的烤馕、大盘鸡、炒面片。二两酒下肚,一天的疲劳烟消。

这里是穆斯林社会,但烟酒在市场随处可以买到。7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还是留下了痕迹,人们已经很世俗了。

奇迹的是,夜宿的旅馆,居然对着一家迪厅。从窗户望出去,彩灯旋转,音乐轰鸣,姑娘们进进出出,竟然折腾到半夜2点。无奈呀!穆斯林正在追求“现代化”的生活。

比什凯克 5月2日

比什凯克,125万人口,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吉尔吉斯首善之都。可一大清早走出去,不敢恭维。

为何?太驳杂,太混乱。这里正在改造。随处可见施工,新建筑有很到位的装修,修剪齐整的花草。可旁边旧建筑的便道随意停靠着残损的汽车,荒草一尺多高。路边矮墙有涂鸦,水平很高,有野狗奔跑。

(改造的城市)

原计划参观国家、艺术博物馆,因“五一”节长假取消,改为参观阿拉套广场。

其实这只是达尔曼的说辞。阿拉套广场就在市中心,中心独立纪念碑、四围有国家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白宫”(总统府)、大歌剧院等一系列建筑。其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首都,包括中国、朝鲜、越南,基本都是一个格调。一个中心广场,一尊纪念碑,一座观礼台,附近是党和国家的展示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广场中央原来是一尊列宁演说立像。2003年,吉尔吉斯独立,列宁像移走。也许是受美国人的影响,另立一尊“自由”女神像。怪了,自换成“自由女神”,还真“自由”起来没完没了。八年,爆发了两场革命,一场骚乱。吉尔吉斯人承受不起,2011年,改立传说中的民族英雄“玛纳斯”骑马立像。明白了吧,在吉尔吉斯这类后发国家,雕塑也要讲“政治”,“与时俱进”。

(玛纳斯像)

到底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列宁像没移动很远,就在附近的博物馆花园。我们到来,一群园林工人正在列宁像前种花。通过导游询问他们对列宁的印象?也许是面对外国人,他们回答:“列宁伟大,我们爱戴他”。可他们不知,两年前,我们自驾穿越俄罗斯,那里的人民已在清算列宁。

碰巧,赶上独立纪念碑换岗。这里一小时一换岗,全副行头的仪仗兵,踢着齐胯的正步,已成了这里的旅游节目。可以看出,是莫斯科“无名纪念碑”换岗节目的再造。

看看以国家博物馆为中心,有士兵守护的一组雕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革命者列宁,民族诗人托格罗克.莫尔多,吉尔吉斯英雄玛纳斯,军事家伏龙芝,看看这个排列,这个民族的历史价值大体就明了。

让我迷惑的是,排在最前面的成吉思汗和列宁并非吉尔吉斯人,一定意义是吉尔吉斯的征服者。历史上他们二位究竟对吉尔吉斯有过什么贡献?不知道。那么,放在这里是为了“借光”以拔高自己?还是对自己的先祖没有“底气”?怎么看着有点和别人抢祖宗的味道。

不解的是,类似安排在不少后发国家都能看到。

市中心,新建筑不多,所见大多是苏联时期的遗留。街道也还宽阔,略显陈旧。绿化的很好,可见雪山飘渺。难得这里有一条东西走向,双向六道的大街,被命名为“邓小平大街”。在国外,以“邓小平”命名的街道还是第一次看到。

参观博物馆取消,达尔曼临时安排游览阿拉恰公园。

城郊,也许相当于北京的香山公园。山高,可见白云轻渡,骏马奔跑,桃花盛开,溪流咆哮。松林中梦一样的蒙古包。

(梦一样的蒙古包)

一路马凯介绍,吉尔吉斯是个穷国,人均GDP不足1400美元,日子不好过,却延续了苏联的两项制度。一是全民医保,看病不要钱;二是义务教育,中小学不收费,大学收费也很低。对国外留学生也很照顾,学费一年6000—7000元人民币,生活费一万元人民币足够。而且有根据考分收费的传统,分数越高,收费越低。很多中国留学生到这里学俄语,又便宜又好。吉国设有专门的医疗签证和留学签证。

吉族人民族主义严重,最集中体现在吉族的姑娘不嫁外族人。如果外嫁,会受到本族男人的惩罚。可吉族的姑娘喜欢嫁给中国男人。在她们看来,中国男人不酗酒,不打老婆,还照顾家,“打着灯笼都难找”。

吉国和俄罗斯联系紧密。本国有出息的青年大都选择到莫斯科、彼得堡上学、就业。这些在俄罗斯就业的青年寄回家的钱是国家的主要外汇收入。就像菲佣对菲律宾经济发展的贡献。

这里的商店,日用商品以中国货为多。特别推行“一带一路”以来,中国的影响在增加。随着中国资本的流入,中国商人和当地百姓的利益有冲突。去年8月,就有自杀汽车冲击中国大使馆,造成一死三伤的事件。今年又发生吉尔吉斯人哄抢中国公司。

我们投资,为他们建设,为什么会有冲突?

想起昨晚在玛蒂娜商场遇到的四个中移动公司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建设微波中继站。他们告诉我:一带一路项目是中国政府投资,中国公司建设,和当地百姓没有什么关系。百姓并不当下受益,很隔膜。

特别修路、建生活基地都要征地,免不了和当地百姓争资源。而解决矛盾全靠贿赂当地政府。可一个部族割裂,官员腐败的政府,全靠高压维稳。百姓没好感。久而久之矛盾就集中到中国公司,冲突不断。

怎么解决?他们没想。用他们的话说:“那是当官的事。我们三年一轮换,所以来,因为工资高(每月2万多人民币),每年还有一个月带薪假。”

但他们以为前程不乐观。他们怀疑当地人学习和接收新技术的能力。用他们的话说,就拍建好了也交不出去,公司投资收不回来。

(国家大剧院)

晚上,国家大剧院,歌剧《时间》。

票价折合人民币80元。原打算只是参观剧院,看个热闹。没想到,还真看进去了。

歌剧。欧式歌剧?俄式格局?都不是,中式歌剧!

什么意思?以朗诵、歌唱、舞蹈表现历史。很像中国的大歌舞《东方红》,《长征组歌》。

大幕拉起,歌剧从沙俄占领吉尔吉斯讲起,一直到十月革命,合作化、肃反、卫国战争、苏联式建设,直到摆脱苏联,郁金香革命,赢得独立。

熟悉的故事,熟悉的音乐,熟悉的“面孔”,不认同的表现角度。

描述一个片段:

中世纪的黑暗,“十月革命”的侵入。随着红军“乌拉”的欢呼,土地被掠夺,草原民族被奴役。农业合作化,政委和书记来了,扮相是“小丑”。女演员装扮的“木偶”,反复、单调的歌咏着“伟、光、正”。 一种喜剧的调侃,全场不时爆发哄堂的大笑。

3小时演出,一句话也听不懂,可情感自由的交流。尽管历史有黑暗,有牺牲、有曲折。但组歌的主旋律始终是草原民族不屈、率性、真诚的追求独立和幸福。

没想到,吉尔吉斯有如此出色的艺术表演,不仅独唱一流,伴奏、舞美、灯光、音效都是一流。我几乎是瞬间对吉尔吉斯的认知,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路,看到随着苏联解体,吉尔吉斯已然边缘化,正在衰落。

看了戏,不尽然。他们有自尊,有反省,有勇于追求独立、自由、富强的决心。他们不掩盖历史,勇于把昨天的黑暗公之于众。

我看到,这是一个能够自省的民族。

(组歌)

向南 向南 5月3日

告别比什凯克,向南,到边界城市奥什(OW),全程700公里,可这700公里不简单。

沿途翻越3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达尔曼电话询问当局,前两天下雪,正在封路清障,不知今天能否通车。

(雪山公路)

苏联解体前,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原本一家。雪大封路,可借道哈萨克斯坦,不过转个弯而已。现在不行了,借道哈萨克斯坦得改签证,很麻烦。我们祈祷雪山通车。

出城就是山,牛羊正出坡。依然青山雪顶,依然云雾轻薄,依然绿茵起伏,依然村庄错落。路边有养蜂人的营帐,新白点点,蜂箱散落。11点半进山,塌方路段已然清理,道班工人告知,可以通行,阿弥陀佛。

12点10分第一座垭口,海拔3100米。这里雪线低,海拔3000米已然冻云低罩,漫天洁白,高压线塔虚虚糜糜。很长的一段单行路正翻浆。挂四驱、低档位、打开雾灯,强行通过。

山顶有隧道,道班工人拦车等待,20分钟总算放行。一公里多,走出隧道,前行百米,浓雾中有牧马人赶着马群行走,明白,刚才等待是为马群让路。

下山,穿越雪线,千溪奔流,草毯泥毡。

事来了!路边三个警察,放走前车,独独把我们拦下。

警察不多话,检查,还真查出了毛病——车窗贴膜。在此地违法。警察张口3000索姆罚款,我方1000索姆还价。警察坚持不让步,我方拍下警车号牌表示要投诉。

张新力不翻译,更加扯不清。都不让步,20分钟没结果。呼叫前车达尔曼,不知达尔曼和警察说了点什么,警察表示:到前方城市修理厂清膜,可以放行。但提出送点“纪念品”,给了三张五元钱的人民币,一人一张。他们不识数,看起来很高兴。于是,中吉友好,友谊常在,一切能用的俄语恭维话都用上,谢谢、再见。

(公路)

再上垭口3175米,景色依然。没想到下山麻烦也依然。

山下路边又有一辆警车。这回有经验了,把车窗摇下。没想到对方有备而来,二话不说,摇上车窗,要钱!还是3000(索姆)。又是鸡对鸭的扯皮,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我们前年自驾穿越俄罗斯,这种事见多了。

继续还价,往中间凑。1200索姆,一人400,再不能多。这回不像刚才,警察接受了妥协。反正既无发票,也无收据,少点也是白得的,比给几张人民币实惠得多。

我想前面那拨警察一定是回过味了,打电话给这里的弟兄,否则,何以如此清楚。拿了钱,是否下山清理薄膜,一句话也不说。

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其实最大的刁民是政府。有权无钱,那不明白着鼓励权钱交易。对我们来说,又不是来吉尔吉斯反腐,花点买路钱,也是无奈,我们还真耽误不得。

3点翻过第三座雪峰,走入纳伦河谷,一路到处可见卖蜂蜜和草药的百姓。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开始追求致富,有点像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之初。

蜂蜜的)

晚7点半,行至贾拉拉巴德,天已昏暗。原计划夜宿奥什(OW)旅行社已提前定了旅馆,可还有100公里,谭飞腾不走了,钱是退不回来的,没辙。

离开首都,清晨8点,清真寺的宣教塔呼唤着早祈祷。 第一次强烈的意识到伊斯兰教。

(教堂)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影响到这里,凡1300年征战不息。这里也因此成为伊斯兰教与佛教、东正教、儒教的战场。自14世纪帖木儿王朝以后,伊斯兰教迅速发展,明清两朝,已延伸到中国的关中平原。近代,同治回乱,左宗棠湘军镇压,西北、直至新疆汉文化才得以保留。

何以伊斯兰教后发先至,在中亚有如此影响力?有各种说教。

我以为,与汉文化的儒教对比,简单说:

儒教是小自耕农文明,以土地为根本,以血缘为纽带,以身家为价值,集身、家、宗、族、国于一体,是个散漫、自闭、保守的社会体系,不具扩张性,就是对外扩张也多是出于自保的需要。

伊斯兰教不同,是商人、流动民族的宗教。社会以宗教为纽带,穆斯林以教为身、以教为家、以教为国,政教合一,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自然最少个人自由,最多宗教扩张的追求。战争和宗教传播有着追求终极价值的意义。甚至国破教不灭,家亡教不亡,很难被其他文明同化,极赋扩张性。

两种文明,两种文化,至今打得火热。但这已经不重要,近代,两种文明都面临着现代科技和宪政制度的压力。有一点是明确的,随着网络的兴起,信息不对称日益烟消,人们几乎是平等的看到全世界的变化,大变在即。

走进吉国4天,总感觉和当地生活有很深的隔膜。

首先是语言不通,三个翻译两个只懂俄语,也只能应付日常生活。一个懂吉语,却缺乏现代汉语准备。语言只是花钱的工具,远没达到学习和沟通思想的境地。

其次,随队的翻译专业准备不足。没有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吉国的历史、地理、经济、科技,人情、世故、文学、艺术所知了了。自然没有生活深度。以其昏昏,又如何使人昭昭。

第三,导游、翻译漠视游客的权利,自作主张,想翻译就翻,不想翻译就装糊涂。就说刚才,我们在路边商议,突然一个穆斯林老者从商店走出来对着我们大声吼叫。吼什么,为什么,没人翻译。张新力只告诉我们小声说话。可对着满街的汽车,满耳的喇叭轰鸣,说话能有多大动静,至于吗?我很困惑。

有一点我清楚,这里已走进费尔干纳盆地。长300公里,宽170公里,海拔330米到1000米,中亚的膏腴之地,曾被视为帖木儿帝国的聚宝盆。也许正因为此,帖木儿帝国崩溃,各民族争夺,每个国家都占一块,成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三国衔接地。苏联时期这里就纠纷不断。苏联解体,中亚各国独立,各有各的领土诉求,纷争再起。

去年乌兹别克与吉尔吉斯就在这里为土地发生了战争。今年风波又起,“上合”组织正在谈判协调。这里原本就是民族复杂,领土纠纷的四战之地,难怪人们有如此大的火气!

走进乌兹别克斯坦 5月4日

(公路旁的罂粟花)

黎明细雨,清真寺迎接着每天的早课。我们已匆匆出城,为追回昨天少走的100公里行程。

中亚的地理特征,高山、戈壁、沙漠,难得如此大片的绿洲。村庄连着村庄,白杨树切割。农田接着农田,田埂盛开的花朵。一条大路不曲不折,直通通开到国界,平地上密麻麻的铁丝网。找人问,来到一座大铁门,排队等,莫名的焦灼。

世界真奇妙。欧洲,70年前打得你死我活。一个《申根协议》就使26个国家取消了国界,取消了海关,430万平方公里连成一片。两年前我们在那里自驾旅游,畅通无阻。

可眼下的中亚五国,400万平方公里,历史上曾包含在帖木儿帝国,又同为穆斯林,25年前还同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怎么一独立,就分裂了。乌眼鸡似的,你瞪着我,我瞪着你,而且打的不依不饶。好好的一片大平原用铁丝网切割的七零八落。

11点50 总算出关,告别达尔曼和马凯,一路同行的记者小毛、小冯也从吉尔吉斯回国。

幸会,碰上个陌生的 “熟人”。阿尔金,24岁,西安工业大学汉语专业毕业,因为精通汉语又懂办公室自动化,分配在边检工作,职业武警。他告诉我,上班不累,值一天班休息两天,每月15000奥姆(合1500人民币),在这里是高工资。他精通音律,休息时就在自家的录音棚工作,还能拿一份彩头。小伙子很自豪,为自己能说汉语,有中国朋友骄傲。

有阿尔金的关照,吉尔吉斯很快出关。可从乌兹别克进关麻烦了。

走特殊通道。按说这里只允许第三国人通关,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并不走这条通道,事实上也挺清静。可挺简单的事,让乌兹别克人一搞就复杂了。填表,本是例行公事,可他们审起来没完,又是英文、又是俄文、又是中文,一会儿脑袋就大了。还不能有错,不能涂改,一处错误就得重填。也怪,审查表是一式三份,完全可以复写,可他们却一定要一张一张的填,好在进关的人少,罗里吧嗦搞了一个多小时,才算搞定。

交表进关,大厅人不多,可挺热闹。老人、小孩又哭又闹,还砸碎了玻璃,清洁工在清扫,一股灰尘呛鼻子的味道,哪里有国家海关的体面。

安检也是徒有形式,袁岳的一个小手提袋,海关人员非要安检,可旁边的老严,挎着一个硕大的背包,大摇大摆通过,同一个安检职员就像没看到。也难怪,这里只有三男一女,比吉尔吉斯那边少得太多。

人过了关,车检还没完没了。好在乌方的地陪人员赶到,帮助填单、办手续,三个小时才算通关。可好好看看,满打满算就两辆车。

乌国地陪阿克曼,清瘦,戴眼镜,说话就笑,慢悠悠,很有礼貌,有点知识分子的味道。

过了海关看看,想笑。为什么?通关过程中两个国家的海关人员互相挤兑,声称绝不是同类。真过来了,却看不出任何区别。不仅人长得一样,服装服饰一样,连语言也都用俄语。坐在同样的炕桌上,吃着同样的羊汤烤馕,怎么就不共戴天了?

中亚五国是一个很难说清的地域,满打满算400万平方公里,7400万人口,怎么就衍生出近百的民族。而且各有各的语言,各有各的习俗。就是信仰相同的民族,也被区分为不同的门派,不同的族群,两千年不屈不挠的分庭抗礼。可你要知道:历史上波斯帝国、唐帝国、蒙古帝国、帖木儿伊斯兰帝国,直至苏联社会主义帝国都曾在行政上统一这一地域。怎么稍一放松就马上分裂对立。而且争争斗斗,唧唧歪歪得有模有样。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佛教、儒教、伊斯兰教、东正教······不同的宗教传统;不同利益体的俄罗斯、中华、伊朗等大国环伺。影响的因素太多。随着苏联解体,五国独立,隐隐然有点亚洲“巴尔干”(火药桶)的意思。

走进乌兹别克斯坦几公里,看出来了,这个国家比吉尔吉斯富裕。首先是农业发达,大平原,到处是农田,果园,富丽的农舍,很像新疆的伊犁河谷。这里有油田,农田中矗立着很多抽油机。

其次,这边的公路更平坦开阔,车辆也多,而且大多是新车,不乏奔驰、宝马,最多的是韩国大宇,阿克曼告诉我,那是韩乌合资生产的国产车。

路边打尖,排场大,众多的欧洲、日本游客。看来这边开放得要早,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服务人员也更有训练。有点走进文明社会的意思。

1点出发,到目的地还有400公里。

乌国导游阿克曼没有吉国导游达尔曼的热情直率,但办事有章法,业务也熟练,汉语也好。一路阿克曼用对讲机慢慢的介绍: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内陆,是世界少有的双重内陆国家。什么意思?就是不仅自己,而且所有邻国都是内陆国家。

很闭塞吗?也不尽然。历史上,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中心地段,有大路向西通中东、地中海,向东通中国。帖木儿王朝时期更是帝国的核心,欧亚大陆的枢纽。

经济,不怎么样,比吉尔吉斯强。产黄金,世界第七。产棉花,出口世界第二。产石油、天然气,自给自足,少量出口。人均GDP 6300美元,强于吉国。最值得骄傲,人多,3300万人口,中亚的老大。但归根结底还是个穷国。

真没什么可夸耀的?非也!这里有中亚最吸引人的“财富”,“盛产”历史名城。塔什干、布哈拉、撒马尔罕、希瓦,个顶个都是重量级的历史名城。

一路穿越农区:也许是地处天山南麓,印度洋暖湿气流关照,土地肥沃,河流、水网纵横,到处可见湖泊。无边的土豆、玉米、小麦田,大片的葡萄园。前天在伊塞克湖气温不到十度,满眼嫩绿,一派初春景色。现在这里室外气温28度,四野浓绿,强烈的太阳晒得人眩晕。路边到处可见卖黄瓜、草莓、西红柿的摊贩。

7点看见山了,山口有收费站,汽车挤成了一锅粥。下车看看,无尽头的车队,对面没有来车。问收费站职工,答复:前方有塌方,路断,正在清理。 

(堵路)

远途旅游,事故也在预料之中。有意思的是,这里也像中国。车一堵,很快就形成了市场,小贩们提着烤馕、矿泉水、杨梅、黄瓜在车之间推销。

我们的车独特,不仅是一帮“外国人”,而且车身还刷着周游世界的图标。听说我们要穿越中亚去欧洲,很多司机问候。这里司机怪,等,就排队吧,偏不,找缝就往里钻。一会儿功夫下行路也堵得满满的,成了一坨。

真是越急越挤,阳光肆虐,满脸油汗。刚才还为乌兹别克的公路、汽车点赞,转瞬就为这毫无理性的堵车沮丧。

前路中断,没辙。导游叮嘱,今晚12点前一定要找地方住宿。否则,落地签证,没有当天的住宿证明,出关时会有麻烦。

那就别废话,退回去,找最近的城市投宿。可退得回去吗?前后堵得一塌糊涂。

“有困难,找警察”。警察也有困难,让我们帮助带回去两个人。这下好了,条件交换,警察有了积极性,为我们开通道路,双赢。

半夜11点半入住小城纳曼干。

走 进 塔 什 干 5月5日

6点10分出发,7点23赶到昨天返回的检查站。

路通了,可大车、小车、施工车仍是挤做一团。一路停停走走,9点总算出山。路边有大片的烟田,罂粟花盛开,明艳。

12点走进塔什干,乌兹别克的首都,中亚最大的城市。第一印象,交通混乱。不知为什么,红绿灯废了,警察挥舞着指挥棒,站在十字路口吹哨,手忙脚乱。

(现代饭店)

顾不得警察的指点,一路超速,直抵土库曼斯坦使馆。为什么?为了下一站的签证。我们被告知,护照送进使馆,获得签证,最少一周时间。而等候签证期间,正好安排在乌兹别克游览。

三点赶到,谭飞腾找来帮忙签证的人也聚齐,可签证送不进去,独立日,公休5天。这下惨了。5天休息,一周签证,最少12天,要到十七号,时间乱了。大家商议,张新力自荐留在此地协调签证,护照都留给他,每人再加200美元。我们由阿克曼陪同坐火车到外地游览。

不管怎么游览,第一件事,换钱。阿克曼带我们来到大市场。他告诉我:乌兹别克索姆不比吉尔吉斯索姆,便宜得多。官方一美元折合3100乌索姆,黑市一美元折合6000乌索姆,价差一倍。大家把美金交给阿克曼,由他统一换钱。

我换了100美元,60万乌索姆,一大堆钱,看着就傻眼。知道什么叫贫穷?什么叫钱不值钱了吧?

在市场换钱,看到很多东亚脸的小贩,大都在卖自制的小食品和泡菜。阿克曼告诉我:这些是朝鲜人后裔。

朝鲜离中亚万水千山,但有缘。远在盛唐开元年间驻扎此地的“安西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就是朝鲜人,他所统帅的两万五千唐军大都是朝鲜族,参加过著名的怛罗斯之战。安史之乱部队抽回中原,有多少散落此地,记载不见。

甲午中日之战,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在沙俄默许下,朝鲜人移民远东十数万。

苏联强制移民,我前年自驾游西伯利亚,就碰到此类问题。那里有大量中亚,东欧的移民。从网上看,仅1929到1933年4年时间,从东欧、中亚向西伯利亚强制移民(少数民族,“外国间谍”,“阶级敌人”)就达320万至500万。死人无数,惨绝人寰。

苏维埃政权不信任自己的百姓。从东欧、中亚向西伯利亚移民。同时,1937年,还从西伯利亚向中亚逆移民朝鲜族近20万。不仅这里,吉尔吉斯斯坦也有。

一路阿克曼告诉我,他的父亲是乌兹别克人,前苏联红军。母亲是俄罗斯人。苏联解体,父亲带母亲回到家乡。他们不赞成苏联解体,也不说乌语,只说俄语。他说,分裂造成经济停滞,人才外流。他的大学同学,只有百分之十留在乌兹别克,大多数在俄罗斯、欧洲、美国、以色列。

上世纪末,他大学毕业,到海关工作。不错的行业,但收入低,一般职工每月200美元左右,就是到了副部长也不过400美元。勉强吃饱饭,还是没钱。这里贪腐严重,海关全靠拿黑钱。看不惯,离开了海关。后来到中国天津留学1年,学习商业汉语。毕业又到乌鲁木齐工作四年,挣得多,很怀念那段时间。

乌兹别克独立,有中国公司在此投资,他因此回国。先在哈尔滨电厂援建的项目工作,后项目亏损。又调到中信公司的钾肥厂。钾肥投产,国际价格下降,又亏损,他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他有三个孩子,大女儿17岁,大儿子15岁,小儿子才2岁,都在上学。没办法,应聘做导游只是为了赚钱。

换了钱,安顿好车辆、行李,急匆匆拉上施炜下楼,因为楼下不远一座金顶显赫的圆型建筑~帖木儿纪念馆。

(帖木儿画像)

帖木儿名气大,一生征战,在位38年,征服27国。建立了一个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大帝国。成为当时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共主。历史评价,成就斐然。怎么斐然?仅他生前征战,在亚洲大陆就杀人1700万。

其实帖木儿帝国首都在离这里400公里的撒马尔罕。这里也有乌兹别克国家历史博物馆。为什么专门为帖木儿建馆,而且如此醒目?因为中亚两千年的文明史,真正属于中亚人,威震四海的大“英雄”,非帖木儿莫属。

虽说他生前自称是成吉思汗七世孙,但到底出生在乌兹别克斯坦,有突厥人血统,是中亚人共同的骄傲。自然要隆重推荐。

看看眼前的纪念馆,一圈廊柱托起一个巨大的圆形穹顶。走进去,震撼!大厅宏伟豪华,镶金嵌银,装饰着令人眩晕的伊斯兰图案。正中帖木儿议政的画像。像前,描金的地板一尊金柜,供奉着一部古典的羊皮古兰经。走进这阔大的金色空间,不由你不肃然。

展览内容多:从帖木儿出生、成长、内战、结亲、执政、建设、远征、辉煌……,有图、有文字、有物证,林林总总。纪念馆的设计很明智。这里陈列的重点,不在军事成就,更注重的是文化建设。

帖木儿杀人无数,史有记载;帖木儿爱才、惜才、用才,开拓国际交通,推动文化交流,奖励文化贡献,也是史有记载。看看这里陈列推出的文学、史学、医学、天文学、科技、建筑、艺术的大师,无不是当时的最高成就。那个时代,人文荟萃,成就斐然。

近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死灰复燃,恐怖主义泛滥。如何认识伊斯兰文明对人类历史的贡献? 争论不断。

美国学者亨廷顿以为:阶级冲突主导世界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文明冲突将是主导模式。文化价值作为政治认同日渐重要,西方文明主导世界的时代正在结束。

他列举了6大文明: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东正教文明。

是否这些不同的文明在今后的世界发展中必然导致冲突?是否人类文化的融合还要付出更多的生命和时间?

但我以为,任何文明的产生发展对人类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中国人以古代四大发明自豪。看看这里陈列的伊斯兰人的贡献:

1:历史上,伊斯兰国家对哲学、医学、历史、物理、农业、宗教、天文、地理等学科都有过深入的研究、建树,影响深远。

像10世纪的医学巨著《医典》;11世纪的贾拉利历法;12世纪的精准地图;13世纪的埃玛哈尔天文观测站;而且伊斯兰人继承和传播了古印度10进位制数学,发明了“0”和代数······。

2:中世纪,伊斯兰国家建立了一系列大学和医院;兴修水利,建立绿洲农业;造船航海、远征,打通中亚和地中海商路;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

3:伊斯兰国家还建设了一系列大型宗教建筑。而且在音乐、舞蹈,文学,艺术,手工业等等方面都有巨大建树。不信,看看泰姬陵,《天方夜谭》,巴格达餐具、波斯挂毯·····。

4:更重要,推动了历时200年的翻译运动。为世界抢救和传播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的文明,间接导致了西方文艺复兴。

不少吧,这些只是这里展览的部分,也许还会挂一漏万。

不比中国贡献小,也许还大得多。

(帖木儿纪念馆)

塔 什 干 的 广 场 文 化 5月6日

一早,漫步街头。桑树高大,梧桐齐整,鲜花繁盛。

大街,可见新修的橱窗,时髦的商品,花哨的地铁广告。建筑简洁,白绿相间,醒目的伊斯兰格调。

也不全是美好。看看街角,一条长椅,躺着一位穿军装的老人,似乎刚刚睡醒,满脸憔悴,指着胸前挂满的勋章,对我说了很多。说什么?不知道。他拿出授勋的证件,似乎在说,他曾经为国家做出贡献。可怎么就睡在街上了?

(睡在街上的老人)

9点,集体驾车到土库曼使馆报到。

张新力不知从哪找来两个专作签证的“黄牛”,带我们走到使馆后门,和警察一通招呼,还真有人出来了。“交易”的结果,拿回一打表格,回旅馆填表。看到钱的力量了吧!“贿赂”在前社会主义国家,是提高效率的不二法门,常在“河边走”,早就知道。

塔什干,“石头城”。虽说11世纪已见载史书。但被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争来争去。直到19世纪末也不过10万人口。1930年被苏联人指定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开始发达。如今成为中亚第一大城市,250万人口。

大城市旅游,我的经验,先查看地图,寻找制高点,登高远眺。查地图,找着了,高375米,世界第九的塔什干电视塔。

(电视塔)

上塔,费劲了。门口站着持枪的警察,告知:参观必须交出照相机、手机、随身物品和护照。怪了,允许登高却不允许拍照,这是哪门子的防恐措施?

还有更怪的:上塔分两步。第一步,乘电梯到8楼餐厅,一盘抓饭,一杯茶,5.124万索姆,吃不吃,钱得交。第二步,继续乘电梯登顶,得行贿1万索姆给8楼电梯服务员。这可不是买票,没任何手续。看来是习以为常,游客和工作人员都很平静。是不是很奇妙?

登顶远眺,脚下高楼环伺,白绿相间,数不清的广场;西南乌涯涯的民居,点点绿顶,明显区分为老城、新城。

下塔,走入广场区。说是区,因为广场多,建在一起。地图上数数:民族友谊广场、独立广场、纪念广场、帖木儿广场。就是一个广场群。

社会主义国家首都,都有巨大的广场中心。那是国家威仪的体现,群众游行聚会的场所。有着展示成就,教化人心的功能。因为是核心,城市也就围着广场,环环相套。

西方,特别是基督教国家,广场是教堂的附设,属于百姓,按照教区建立,一个教区一个。城市大多呈放射状,是教区广场的联合。

这里广场多,广场周边围绕着:国家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国家大剧院,总统府,国会大厦等各色建筑。而且大多是白色花岗岩贴面,造型简洁现代,配以同样简介现代的雕塑群,加上整齐协调的绿化带。一座全新的充满艺术魅力的现代都市。

何以一个欠发达国家,会有如此出乎预料的靓丽首都?

走进“民族友谊广场”,找到了答案。什么答案?地震!1966年4月26日8.3级地震后重建。全新的都市。

一场罕见的灾难,凌晨5点,地动山摇,顷刻间古城化为平地,到底有多少人死难?苏联当局封锁,至今没有准确数字。只知道震后30万人无家可归。

社会主义国家老大,最重要的是脸面。既然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制度”,自然拒绝国际社会救援。重建,举全国之力。建成最美、最现代的城市。社会主义制度的“橱窗”。

这下,15个加盟共和国分别承担,一国一条大街,一国一座广场,还有林林总总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投资施工,而且有“冠名权”,“标志权”,简直就是一场社会主义建设竞赛。于是15国的国徽嵌在塔什干城的方方面面。10年,成就了这座城市和广场。眼前悬挂15国国徽的民族友谊宫,民族友谊纪念亭就是体现。

(纪念亭)

这里还有一座特殊的纪念碑:一块巨大的方石表盘,一道裂缝,钟表指针指向5点24分,那场地震的时刻。

更有讽刺意味的,紧挨友谊纪念亭一座19世纪的宫殿,现在更名为“乌兹别克国家历史博物馆”。我们到来,正有大批的少年儿童在老师带领下参观,门票5000元。参观什么?“斯大林大屠杀纪实”。

前行,国家艺术博物馆。二层,圆顶,青白相交的图案,典型的伊斯兰建筑。眼下正举行摄影和当代艺术展,没多少人参观。人去哪了?近在咫尺,艺术馆前的林荫大道。近百米长,两侧便道,规模宏大的民间艺术展,壮观。

(民间艺术)

这里有油画、雕塑、铁艺、刺绣、纪念章、服饰,几乎关系民生的艺术品应有尽有。虽没有展馆内的作品专业精致,但更接地气。我们试图和他们交流,但鸡和鸭讲对不上口。认真看了看,也许有几千件艺术品,列宁像只有一个。

可以看出,艺术家并不在现场,只是一些画贩在张罗。

我在东欧很多国家见过这种国家艺术馆附近的民间画展,以莫斯科最大。20平米左右一间的露天展厅,居然能排列出去一公里多,好大的规模。

其实,他们不是源,只是流。最早的开创是1979年9月的北京,中国美术馆东侧。23位艺术家参展,举办了“星星画展”,有油画、国画、版画、木雕等163件艺术品。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民间艺术展,轰动世界。

(独立广场)

前方,占地12公顷的独立广场,入口处,16根白色大理石柱组成的拱形廊,一组雕塑,吉祥鸟,展翅欲飞的仙鹤。

这里原名红场,后更名列宁广场,曾经耸立列宁巨型雕塑。苏联时期,有长明火炬燃烧。独立后,几经更名。1999年国会将5月9日胜利日改为纪念和荣誉日。移走列宁雕塑,修建独立纪念碑,竖立“幸福的母亲”雕像。

看看吧!高傲、睥睨一切的列宁走了,换为怀抱婴儿的母亲。慈祥的面孔,幸福的微笑,蕴含着悲悯和智慧。婴儿象征年轻独立的乌兹别克斯坦,自由和独立的象征。

(幸福的母亲雕像)

离这里不远,独立广场北部是纪念广场,也有一尊母亲雕塑。“哀伤的母亲”,有长明灯祭祀。以纪念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祖国而牺牲的烈士。两侧建有民族风格的长廊,一列石碑,刻有烈士的名讳。

二战后,前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过很多母亲为题材的纪念碑。最著名斯大林格勒“马马耶夫岗”高达85米的“祖国母亲在召唤”。

那里的母亲,手持长剑,直指苍天,雄踞山巅。类似的雕塑华沙、第比利斯等地都有,我有幸观摩。比较起来,只有这里的母亲最像母亲,怀抱婴儿,满面慈祥,这才是母亲对儿女的情怀。

(悲伤的母亲)

最后走进帖木儿广场,一座高台,绿地鲜花拱卫,一尊醒目的帖木儿骑马挥手的塑像。

帖木儿,民族英雄,国家的骄傲,市中心竖立雕像天经地义!

应该!可历史不是这样记载!

苏联时期,城中心偶像,体现的是意识形态,领袖意志!那时,帖木儿没人惦记。

看看这尊雕像的历史:

1870年,俄罗斯帝国将军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是这里的总督,有了第一尊雕像;1924年,乌兹别克加入苏联,这里改为“自由工人雕像”;后来又根据形势改为:列宁雕像,斯大林雕像,马克思雕像,又换回列宁雕像;各领风骚若干年,都没呆长久。

为什么?自己想吧!

1991年独立,老偶像崩塌,新偶像还没来得及竖立,这才想起老祖宗。

大浪淘沙,尘埃落定,才有了眼前这尊帖木儿塑像。

(帖木儿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