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2020年1月
老红帽游南极(一)
南极门户~乌 斯 怀 亚 1月21日
从报名到出发两月有余,网上不断沟通,几度集中商议。
1月18日晨,北京机场。领队中国探险家协会李梓敬老师告知,从北京78人出发。到阿根廷乌斯怀亚汇聚世界各地游客150人,一支很成气候的“探险队”。
从北京出发,四次转机,航飞32小时,2万公里,飞抵阿根廷乌斯怀亚。我们将从这里走进南极。
20号晚十点抵乌斯怀亚。
远眺,滩草萋萋,海湾静谧。朦胧天幕下,隐然一线灯光凄迷。
乌斯怀亚正值不夜的夏季。
夜幕下的港口,11点,夕阳西下,隐隐可见此行的海钻石号航船。
这是从海港向北拍摄的小城冰川,你尽可想象的美艳、、、、、、
麦哲伦海峡的滨海公园。
500年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次经过这里。从大西洋走进太平洋,完成环游地球的壮举。
栈桥,那里有个世界最南的邮局。游客到那里盖章、发明信片,观摩鲸鱼。
鲜花、溪流、白云、蓝天,乌斯怀亚的卡拉法特冰川
五光十色,童话一般的拉丁小城,乌斯怀亚滨海城区。
乌斯怀亚港口。眼前,两只海鸟。这里是拍摄海鸟的圣地。
下午四点,登船走向南极。
《水调歌头》乌斯怀亚
久蓄凌云志,袖手下南极。航天巡游万里,“腊月”登“火地”。遥觑冰山静谧,小城灯火凄迷,蒙眬多幽寂。彤云罩峡湾,礁岛现生机。
醉汉林,海豹岛,冰峰屹。滨海梦幻,玲珑楼群圩。且看五色壁画,尽显幽默浪漫,拉丁多情趣。更有蜘蛛蟹,举杯快朵颐。
老红帽游南极(二)
“海钻石”号的变迁 1月22号
打开网络才知道,“海钻石号”探险船和我8年前去北极点乘坐的“50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同属一家美国公司(美国奇航旅游公司)。其前身也许是一艘科考船,不得而知。现实是,2012年因其独特的探险适航性(ID冰级),被美国奇航旅游公司改造,重新装修。专门用来在南极水域组织探险旅游。
奇航旅游公司有华人背景,它和美国夸克公司合作,旗下拥有8艘探险旅游船。专门组织北极、南极、阿拉斯加、亚马逊河等地探险旅游。其公司由具有航海、探险、会议交流、饭店服务等功能的专业团队组成。
网上介绍,其市场定位,全世界华人。中国大陆是最大客源地,难怪和中国探险家协会旅游公司合作。
“海钻石号”定位高档快捷极区冰级探险船。1986年建造,载客189人,排水量8282吨航速14节,船籍巴哈马。
以上是网上介绍。看图片:
冰海航行
窗明几净的乘客俱乐部
豪华整洁的餐厅
安静的图书馆
双人客房
船头,看见那面蓝色的旗帜了吗?那是南极条约组织确定的南极洲旗。
驾驶舱,游客可以有组织,有秩序参观。
顶层甲板,有皮划子和冲锋舟。
职业探险队员和大家见面
船长率航海团队欢迎大家,很帅吧!
饭店服务团队在餐厅和大家见面
和探险家合影留念。
值得一提的,探险家团队除了有数的几个中国人,大多是加拿大人。有一个俄罗斯人,懂汉语。
最重要,学会救生设施使用
帅气十足的船长
《七绝》不夜天
沧海千重云水翻,混沌一团走冰山。
何人吹破云开绽,吐出金黄不夜天。
老红帽南极游(三)
德 雷 克 海 峡 1月23日
走进南极,从世界范围看,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条航线。距离最近,最经常走的航线是南美位居大西洋和太平洋交接处的德雷克海峡。
我们此次正是走的这条航线。从南美乌斯怀亚到南极南设德兰群岛。
德雷克海峡是南美合恩角到南极洲南设德兰群岛之间的海峡,南冰洋的一部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900~950公里,最窄处645公里,世界最宽海峡。
海峡以发现者~16世纪英国探险家佛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的名字命名。
德雷克海峡在旅游者中威名赫赫,源于它的恶略海相,以多风暴著称,被称为全世界最危险的航道。
这是船头拍摄的景象。
狂风打碎波浪,白沫飞扬。船员告知:这只是一般景象,大概为5级海况。但就这“一般”也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船上生活。大多数人躺在床上,有多人呕吐,船医给大家发了抗晕船药。
有探险追求的游客,踉踉跄跄,紧抓栏杆来到船舷拍摄。尽管一再警告,还是有一个团员上楼梯摔倒,股骨头摔断。遗憾的开局。
这是从舱内舷窗拍的景象。怒海轻舟,白浪滔天。德雷克海峡以西风凛冽著称,被航海人称为“杀人风”。其源于极地气温低,空气密度高,冷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特别这个高压带又是从极地高海拔地区俯冲下来,与副热带冲过来的强烈西风相遇,形成一个个气旋,排着队从海峡通过,这里成了风暴走廊。帆船时代这里有超过两万海员丧生。
16、17世纪,西班牙人控制了麦哲伦海峡,其他国家船只只得走德雷克海峡。那时这条海峡忙碌。19世纪后期,巴拿马运河开通,这里的地位下降。近年由于超大型油轮走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有困难。这里的海运地位有所抬升。
特别近年南极旅游热,德雷克海峡又频频出现在旅游者的嘴里。
德雷克海峡还有重要的调节地球气温作用。
大约3000万年前,德雷克海峡逐渐与南极大陆分离,环极洋流逐渐形成。它像一个屏障,阻碍了赤道与南极的对流,南极冰盖得以形成,全球气温得以下降。
近代,气象学家更把德雷克海峡称为调节全球气候的开关。他们发现,雷克海峡的浮冰多少,决定着“卡妮娜”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周期出现。
甚至控制着南美大陆,乃至中国的干旱、洪涝。
这里也是一条生命的走廊。不仅两大洋在此交汇,冷暖流也在此交汇。带来大量的浮游生物,也就追随来大量的鱼群和磷虾。也就有了鲸鱼、海豹、企鹅和信天翁。
有一种传说:殉难的海员灵魂就是这浪迹天涯的信天翁。
不顾船身的剧烈摇动,朋友钱峰在“顶风作案”、、、、、、
此是网上荡下来的照片,真实情况绝不逊色。半夜,我走上船舷。船身剧烈晃动,抓紧栏杆,黑暗中,竟被大浪灌顶,惊心动魄!
夜半,难得德雷克海峡有两个小时的平静,美艳、、、、、
老红帽游南极(四)
长 城 站 1月23日
23日清晨,海钻石号来到南设德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这是此行必到之地,有中国科学院极地研究中心的长城站。
南极大陆是人类最后发现的大陆。由于大陆覆盖着平均2000以上的冰盖。大量的湖泊,矿藏,生物埋藏在冰盖下,有着数不清的秘密。考察起来涉及的学科也格外多。为此,中国科学院在这里设立了5座科考站,分别是:1,长城站,1985年2月完工;2,中山站,1989年2月完工;3,昆仑站,人类在南极地区海拔最高的科考站(4087米),2009年1月建成;4,泰山站,2014年2月竣工;5,现在正在筹建“冰穹A”科考站。
关心南极的人,大多数都知道长城站。不仅因为它建立最早,规模最大(占地2.52平方公里),更重要它地处乌斯怀亚到南极腹地中段,是其余四座科考站的辎重给养补充地。
9点出发,出发前对随身衣物进行了高压气流清洁,以防止不同物种上岛。
登岛前全副武装
乔治王岛。离岛还有30米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探险队员告知:企鹅大量食南极磷虾,地面粉红的色彩是企鹅粪堆积而成。
全世界共有19种企鹅,但完全生活在南极圈内的只有皇帝企鹅和阿德利企鹅。这里是阿德利企鹅的故乡,好大的群体。是以法国探险家儒勒·迪维尔的妻子奥黛丽名字命名。
看看这些个体,躯体挺拔,表情呆萌,有点意思吧。
这是长城站远景图。
导游告知,长城站在长期的接待工作中不胜其扰,拒绝接待。我们只能从海上远远的观摩。这里离阿德利企鹅聚居地不远,大约1公里左右。奇怪的是,从海上看,长城站方圆2.52平方公里的地面,竟没发现一只企鹅。
看到没有,这里有标语口号,有集装箱房,有楼房,有大型施工器械,甚至有中华钟坛,怎么就没有原住民企鹅呢?
不能登岸,同行的伙伴们,在海上以长城站为背景合影留念。
老红帽游南极(五)
走 进 南 极 1月24日
你能感悟南极的神奇?
你能想象南极的震撼?
不经然间,南极来了。
在天穹,在海岸,在礁岩,在浪尖!
在130米高的冰山,在迷蒙隐现的雪原!
在怒海轻骑的鲸鱼,在穿风踏浪的海燕!
美,心跳,惊喜,震撼!
向南,前方,除夕的朝辉挥洒在南极圈!
再看这座,绿茵茵,光闪闪,像不像大海扬帆。
广播在清晨7点:
“船行驶在南纬66度34分线”。
南极圈把我们召唤到甲板。
望出去:云蒸雾罩,海风呼啸,隐隐一线岛链。
看过来:晶莹剔透,洋洋洒洒,数不清的冰山。
哪里是南极圈?
就没有一座灯塔、浮标体现?
没有!
人们只是象征性的从这里走进南极。
因为千万年来,这里从无人烟!
空旷、荒寂、神秘、虚幻,
无遮、无档,无边、无沿。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一半雪白,一半茵蓝。
美,无从解释,她因人而异,
只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人们仰头注视,聚焦甲板。
看探险队长,侃侃而谈、、、、、
安静,耐心等待,看航船穿风破浪一往无前!
终于~她郑重地向我们宣告:
祝贺你们走进南极,
祝贺你们成为踏入南极人类大家族的一员!
“我们走进南极了”!
瞬间大家齐声呐喊,手持酒杯互相祝愿。
祝南极行平安顺遂;祝天下人安和康健:
祝祖国繁荣昌盛;祝武汉疫情烟消云散;
干杯,为我们的人民奉上所有最美好的祝愿!
看看,我们早就做好准备,
打开横幅,伸出拇指,
向这无边的美丽大声呼喊:
南极,我们来啦!
列队,顺序拍照,与南极洲旗合影,
为这美好的瞬间。
庆贺
船头极地庆典,船舱新春祝贺。中外合璧楹联,鼠年吉祥快乐。
大年三十包饺子,“老红帽”南极献艺。
老外包饺子也一流
“恭贺全世界华人鼠年万事如意!”
看这个福字,企鹅把边,为祖国祈福!
国内的亲人们,春节快乐!
多才多艺的“南极春晚”。
知道吗?在船舱内人们包饺子祈福时,海上两只座头鲸围着航船翩翩起舞。
来自中国的朋友们,鲸鱼祝你们新年快乐!
《踏莎行》 鲸 鱼
远山如云,近海似墨。无边苍茫天地阔。喜逢浪静游峡湾,却见楼船来做客。
绕船巡游,翻腾出没。“长枪短炮”做模特。我是老大我怕谁,与尔同把新年贺!
老红帽游南极(六)
冰 海 探 幽 1月25日
昨天除夕,浪高风急,我们虽然走进南极,却没机会出海上岸。
一夜航行,春节清晨,来到彼得曼岛。眼之所见:薄雾轻冥,礁岛雪峰,浮冰盈野,咧咧长风。广播通知准备登岛,兴奋,这是我们第一次登岛,而且是在南极圈内。
南极,除却动物,最美浮冰。高大者,以平方公里论,雪白的山,百米高耸。袖珍者,篮球般大小的碎冰,遍布海面。最美几米十几米高的冰山,青润润,蓝莹莹,奇形怪状,无从说,也说不清,美得让人叹气!
看这白花花漂浮的碎冰,载着黑色的企鹅航行。
绅士吧!企鹅总能让你心动。
这是个团体,叽叽喳喳,推推搡搡,乘冰航行。
冰海跳水
凌空腾跃,欣然入水,瞬间造型。
谁说企鹅没翅膀,一样的贴着水面飞行。
这是另类原住民~海豹,懒洋洋,肥硕的身躯。
懒吗?看上去有点萌。
我自横卧向天萌,飞扬跋扈任谁雄
仔细瞧,岛礁上下,密密麻麻,数不清的企鹅。知道什么叫“原住民”了吧!
登岛,踏冰,逶迤前行,翻过山口,企鹅大营。
岛民
眺望
山居
瞧这一家子
“来点吃的、、、、、、”
标准像!
小东西,踉跄随行
南洋浮冰
这是一组照片,记录了比特曼岛和附近的沧海浮冰。主角是企鹅、海豹、游客、、、、、。真实的场景奇幻莫测,要比照片美得多。
南极之美:在奇幻,在纯粹,在单一,在宏大。无从说,也说不清。
列列长风,礁岛雪峰,茵蓝剔透,瀚海浮冰。有企鹅、海豹、鲸鱼出没,该是多么奇幻的情景。
天地有大美,美的让人心痛!
老红帽游南极(七)
乌 克 兰 科 考 站 1月26日(下)
前天,因为中国长城站的拒绝,我们失去了考察科考站的机会。善解人意的船长,为我们联系到乌克兰维纳茨基科考站,消息传来,举船欢呼。乘冲锋舟在冰山缝隙一路穿行。
看看,这冰墙有一层层的痕迹。那是一年年落雪积累的结果,像树木的年轮。
看这地基,保护原生态的良苦用心,一目了然!
这里没有标语口号,并非没有精神号召。看看左边的东正教迷你教堂,他们给上帝也留了一条通道。
这是二楼的走廊,从窗户可见我们乘坐的冲锋舟。不要小看这些奖状,照片。这里记录着主人的拼搏开拓和世人的关注。右下的一张照片我有“熟人”,比尔盖茨~世界首富。
工作车间
没想到吧,这里竟然有酒吧。而且卖的是地道的南极沃特卡。哪来的?这里的乌克兰科考队员,以乌克兰酿酒工艺,用南极万年坚冰酿造。据说是南极最好的酒,三美金一小杯,也许有二两。
与朋友钱峰举杯庆贺!
看这酒吧,看这乌克兰“巴哥”,很酷吧。你能想象一墙之隔,外面就是冰天雪地!
从办公室看出去,窗外就是企鹅,多像一幅温馨的油画。
冰海,高高飘扬的乌克兰国旗。南极的骄傲!
晚餐,后舱甲板举行烧烤大餐。此刻,船正通过著名的利马尔水道。
利马尔水道左侧
利马尔水道右侧
正中为利马尔水道
此刻,冰天雪地,冷风呼啸,人们热情不减,举杯互贺。为南极的大美景色。
举杯四望:两侧壁立千仞,青云缭绕。
“一江”浩荡飘渺,浮冰料峭。
美酒、美景、美人、美情,醉了!
老红帽游南极(八)
南 极 大 陆~尼 克 港 1月27日
清晨广播,准备登录尼克港。
走进南极圈,三度登岛,并无港口的称呼,为何这里独特?
导游告知,这是此行唯一登上南极大陆。可为何登大陆就叫港口?不得而知,只有一点是确定的,所谓“港口”,不过一片石滩,等候着一群企鹅。
仔细看:两只蚂蚁一样的冲锋舟形成一线,对着的黑石滩就是“港口”。
痴呆呆,木讷讷,引颈远眺。
居高临下也是一种高傲。
正中天上盘旋的是贼鸥。它是混在企鹅群里的强盗。眼下正在盘旋伺机下手。
海鸟,温馨的交流
标准像
雪山,列队攀爬,登高远眺
回眸,一半雪山,一半海水,一半雪白,一半青蓝,、、、、、、
脚下是海湾浮冰,几度冰山崩塌,轰鸣呼啸、、、、、
仰望,雪山皎皎,列队攀爬,远处有高崖峭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谭保东夫妇登高留念
徒步中国,这回徒步到南极了!
下山,与企鹅对视相互切磋、、、、、、
回船,鲸鱼的邂逅
神秘的南极,云帐下不知藏匿着多少美妙!
老红帽游南极(九)
库 佛 维 尔 岛 1月28日
清晨,走上甲板,大海浓云开绽,一缕阳光射出。黑黝黝的海面,亮晶晶的冰山,透着诡异。
广播通知,10点登陆库佛维尔岛。
何以如此夸张?不是美本身,而是美的原因~正在变暖的大气!
都说地球在变暖。8年前北极之旅,就曾见过北极专家为北极熊,北极海象,北极冰原的消失大声疾呼,痛心疾首。有丹麦专家指责中国拒绝签署哥本哈根协议,我曾与之辩论。8年过去,认识没有统一,争论仍在继续。但环境变暖趋势不等。我从网上得知,今年南极圈的气温达到了摄氏20度。后果:
两级冰原消失,海平面提升60米。
冰原消失导致甲烷气体释放,人类将走向终极。
会不会是真的?目前还只是预测!但我已经看见了南极苔原的“茵茵生机”!
看看企鹅怎么列队前进,井然有条,有尊卑,有秩序。
哈哈,企鹅的亲密!
这是从远处拍摄的,也许有40度的冰坡。一只企鹅独步攀登,茕茕孑立。何以?据说是越接近山顶,融雪越早,越有利于筑巢生育。明白了吧:“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子嗣在人间”。种群延续才是硬道理。
看看种群怎样延续:企鹅父母,一个照顾幼崽,一个远赴外海捕猎。归来再反哺喂小企鹅,辛辛苦苦,一刻不息。
多么动人的景象!
这是原住民~迎风列队的企鹅。
这是入侵者~同样迎风列队的游客。
如果有一天,二者只能留其一,你会做什么选择?
给“最后的大陆,最后的居民”拍照,但愿不要成为“最后的纪念”。
这是一个故事:
两个物种,一个叫企鹅,一个叫贼鸥,生活在一个“小区”。
企鹅是居民的绝大多数。善良、勤劳,靠下海打鱼为生。擅长潜泳,遨游海底。也因此,它们不会飞,给邻居贼鸥留下了契机。
贼鸥,听名字就不是好鸟。不知何时混入企鹅居住的小区。靠偷食小企鹅,企鹅蛋为生。自己不会孵化,偷走企鹅蛋,把自己的孩子换进去,靠企鹅抚养代代延续。
贼鸥会飞,也因此得意。连偷带抢,不得手就溜之大吉。
细看这张图片,小企鹅在妈妈腹下藏匿。企鹅妈妈伸出长喙坚决抗拒。贼鸥虎视眈眈,窥测时机。
看这狡猾的贼鸥,没抓到小企鹅,抢到一枚企鹅蛋。扬长而去。
企鹅妈妈无奈,仰头抗议。有什么办法?适者生存,这是生物演化的基本规律。
即使是在南极!
坐冲锋舟回程。我们知道这是最后的登岛。从这里我们将再次跨越德雷克海峡,回归南美大陆。
回归途中的收获。
南极浮冰多,名堂也多。直观看,有白冰、蓝冰、脏冰、黑冰。
白冰,海面漂浮,覆盖着盈盈白雪。
蓝冰,大冰山的陨落。
脏冰,是指冻结着南极冰藻的冰块。有了脏冰,就使南冰洋充斥着冰藻和浮游生物,就
有了磷虾,鲸鱼、企鹅、海豹,有了南极生物链。
最诡异是黑冰。不是冰的颜色黑,而是冰山陨落的万年坚冰,密度太高,光线通过率几乎是百分之百,透明的一塌糊涂,完全没有自己的色调。阳光下,面对灰蓝的海面,自然晶莹剔透,微微泛黑。是为黑冰。
这位老哥手举的就是黑冰。此冰融化在威士忌,据说是最佳酒精饮料。我们昨天在乌克兰科考站喝的沃特卡就是由这万年坚冰酿造。
回归途中有座头鲸翩翩起舞,看这难得的玉照。
临走之前还有最后一个节目~冰海跳水。这是勇敢者的运动,也是意志的展现。有20多人参加。
我以为她是跳水者中年龄最小的姑娘。底下是零度左右的海水。看她的表情,轻松自信,喜笑盈盈。好感人的镜头。
巾帼不让须眉
该回归了,远游的兴奋逐渐平息。夜半独自度上甲板,嫣红色的冰山,南极子夜~无法言说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