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疫情期间,无所事事,居家自省,开始为自己十数年来的旅游整理游记。并在海外“油管”上陆续发表,一部分也刊登在国内的“西瓜视频”。看的人不多,几千人而已。在电子媒体发达的今天实在是小众。但也得到一部分朋友的鼓励。
是继续整理还是放弃?何去何从?我选择继续写作和朗读下去。一是对于一个70岁的老人来说,写作期间的回忆和文字描述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有一种源自内心的快乐。二,更重要,在浅阅读风行的今天,为时代留下一点审美追求的努力。三,也许不成功,不被多数人理喻。但没什么,只为留下一点痕迹。因为我还有自己的子女,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寻着前辈的足迹走出去。
要知道,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就是走出去的历史,也只有走出去,真正看清这个国家,这个世界。才可能开拓一个新中华,新世纪。
我们这代人,经历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回潮和反动,经历了数不清的苦难和精神封闭。最重要,现在仍在延续。
我们是有特殊经历的一代人:出生在一个“理想实现”,激情燃烧的岁月;幼儿园、小学、中学受过民国培养的知识分子和民国遗留的书籍的熏陶和教育;不等成年就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当兵、进工厂大起大落;然后是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反思批判,改革开放,经历了精神上的脱胎换骨。70年生聚,反反复复,如今又走进新的混沌时期。
我们已是古稀老人,我们的经历使我们不会再被轻易蒙蔽,我们想告诉我们的后人,不要轻信,要学会独立思考。要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理解大地。
我写起了游记。不为别的,因为游记包容量大,不会被轻易枪毙。知道了吧,“无关痛痒”的写作,也许更容易找到出口。况且还有美的熏陶和知识的学习。
我在西瓜视频“老郭看世界”栏目,已经发表了六大部分。分别记述了(一),2014年自驾三个月,行程3万公里,横穿俄罗斯,经北欧、东欧、中欧、南欧、巴尔干地区,游历23个国家的经历和感想214篇;(二),2016年同样是自驾三个月,行程3万公里,穿越中亚三国、伊朗、土耳其、希腊、南欧、中欧、北欧13国的游记115篇;(三),2008年,为纪念上山下乡40周年,自驾游云南游记62篇;(四)2020年9月自驾游北美阿拉斯加游记46篇;(五)2017年10月自驾游美国犹他州游记17篇;(六)2017年9月自驾游北美峡湾游记11篇;
六次出游共465篇游记。
现在,我想把第七部分,2011年6月23日到7月14日游历俄罗斯北极和金环地区的游记共30篇奉献给您。
俄罗斯是个有故事的民族。最重要,一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始终影响着中国。不仅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在后社会主义时期,也同样折射着中国的前景。
何为折射?我以为,在社会主义阵营崩溃后的转型时期,俄罗斯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甚至会提出和解决很多中国转型的问题。
历史注定,21世纪是决定人类命运的世纪。
只看他的序幕,20世纪最后十年。世界迎来了苏东剧变。几乎是一夜之间,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崩溃,冷战结束。学人称为“历史的终结”。
可终结的历史何去何从?
所有前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转型。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管控制度三方面的转型。简单说,告别专制统治以民主法制代替;告别计划经济以自由经济代替,更重要告别思想管制以思想自由代替。重建道德观、价值观,实现全社会的转型。
听清楚了吧,政治转型,经济转型,社会思想转型。缺一不可。 可这转型困难重重,特别是社会思想转型!
为什么困难?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
比较起来:中欧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东德转型更容易。因为他们的文化传统本就源于基督教新教,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是武力压服的结果,是苏联“解放”的产物。对他们来说,摆脱社会主义是重新解放,是文化的回归。因此,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同步转型顺理成章,很容易接轨近代文明。
俄罗斯和中国不同。
俄罗斯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运动,没有完成近代思想启蒙。苏维埃制度的实践不过沙俄政教合一专制制度的投影。契诃夫说:是颠倒的沙俄制度。
中国和俄罗斯有两点相同:1,都曾经是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大帝国;2,也正因为这一点,走上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俄罗斯、中国来说,传统的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思想没有彻底的清算,骨子里甚至是一定意义的继承。可以说是内生性的社会主义,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很难转型。
看清楚了吗?转型有三种模式。1,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的同步转型。中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2,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部分转型,思想文化制度转型滞后。俄罗斯正在痛苦地摸索。3,只进行经济制度改革,不涉及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中国正在进行。
是不是中国更接近俄罗斯,也许从质量上来说,俄罗斯还走在了中国的前头。
这些是不是真的?能说明什么?那就走进去瞧瞧。
那好吧,请听我为你们朗读《高台又西风》。这是一本国内正式出版物,此次咏读稿做了部分修改。至于为什么叫“高台又西风”,是因为历史上,俄罗斯第四次决定性的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莫尔曼斯克
北冰洋
2011年6月26日
上船就乱了套,不是旅游是时差。6月17日离开加拿大飞到北京,还没倒清时差22日又飞到了莫尔曼斯克,今天又上了船,启用维也纳时间。七天换了三个时区,又赶上极昼,完全没有了白天黑夜的参照。 继续阅读“北冰洋”
登岛的奇遇
白 熊
看见海象
2011年6月28日
冰海
半夜一点醒来已是28日。舱内热得出奇,察看温度计已是30度。拉开窗帘,骤然强烈的阳光。冰面像个巨大的反光镜,聚焦在破冰船,晃得人眩晕。戴上墨镜走上甲板,太阳挂在3点的斜上方。风停了,万里无云,甲板悄然无声,人们正在安眠,船居然一夜没动,结结实实得冻在明晃晃亮堂堂的冰面中央。 继续阅读“看见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