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川主寺 2004年11月11日

川主寺,既是佛教寺院,也是川北行政镇的名称,大多数国人不熟悉。但国人一定熟悉它周边的景区。它东距黄龙39公里;北距九寨沟87公里;西距松潘大草原40公里;南距松潘古城17公里。是横断山区走向甘南、西北的枢纽。

说是枢纽,我也是昨天才加深印象。为什么?昨天去黄龙景区,经过这里,远远的看见元宝山上红军纪念碑。打听,知道,红军长征,最艰苦的路段在川西阿坝地区。也正是从这里,红军为争取苏联援助,开始北上,走上抗日大舞台。奏响了中国革命的主旋律。

一早,走进红军纪念园,好大的景区。这里有文字介绍,1985年,中央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弘扬“长征精神”,决定在四川阿坝地区修建一座纪念碑,不是长征路上具体事件的纪念,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总碑”,选址在这里。

1988年4月动工,1990年8月落成。命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总碑”。包括元宝山纪念碑,长征纪念馆,及一系列大型浮雕。纪念碑碑座为汉白玉,寓意雪山的艰难;碑身亚金贴面、三角立柱体,象征三大红军主力。碑顶一位红军战士双手高举,一手持花,一手持枪,寓意红军长征的胜利。这里成了红色旅游最重要的纪念地。
     所以选址川主寺。因为红军长征,在横断山区历时20个月,足迹遍及数十个县市,进行大小战斗数百次。取得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的辉煌胜利。特别1935年5月至1936年8月,红一、二、四方面军都曾从这里经过。进行过激烈的战斗,举行过一系列重要会议,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最主要,这里地处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夹金雪山、松潘草地的结合部。川主寺就有了象征意义。

我在园区徘徊,乌云低垂,毛毛细雨。突然纪念碑后的山脊,乌云裂开一道缝隙,一绺金光穿出,射上一座祭坛,一颗牛头缠着红色的经幡,我不知这是否藏民对烈士的祭奠。

 其实我最想记录的是昨晚在这边远小镇的遭遇。

川主寺怪,离松潘县城不到20公里,不足万人,汉藏杂居。竟然到处可见,霓虹闪烁的餐厅,桑拿洗浴的广告,灯火辉煌的饭店。其繁华热闹程度远超松潘。

走进一间足疗店。二层,粉红的灯光,裸体的壁画,间隔的小屋,一股说不清的暧昧。和一个来自江油的老板聊天。他告诉我,解放前这里是个三不管地面。民族混杂,娼妓、毒品泛滥。解放后,因为是老区,参加红军的人多,中央一直特殊照顾,每年给钱。但这里地处雪山草地边缘,交通闭塞,工农业很难发展。一直戴着老少边穷的帽子,很少人烟。

改革开放,兴起了旅游经济。九寨沟、黄龙寺、大雪山、松洲古城、松潘草地,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加上这里独特的红色旅游,独特的多民族人文景观。这几年,借开发大西北的东风,路通了。这个三不管的地面,形成了独特的“享乐旅游”文化。

他告诉我,川主寺热闹。这里藏族、回族多,政府不好管。来的游客多,也肯花钱。有钱,汇聚了四面八方的漂亮姑娘。以四川姑娘为主,也有北方姑娘,甚至新疆、西藏、俄罗斯姑娘。服务也是五花八门,按摩、推油、陪浴都有,并不避讳,只要你肯花钱。

现在川主寺是名声在外,每到周末,这里汇聚着成都、绵阳、甚至重庆的大款。也有北京、上海、甚至外国人到这里度假。这里的,旅游、餐饮、按摩、洗浴一条龙服务,名声传得很远。本地的老板,高薪聘请姑娘,花样翻新。这里有赌场,也可以买到毒品,比松潘好挣钱。

果然,这里的姑娘漂亮,做一个足疗要80多元,比北京几乎贵了一倍。可姑娘接客才200多元,又比北京便宜很多。

西部开发公路通了,人流动起来,信息流动起来,经济流动起来,百姓越来越富。不过旅游开发也使当地千百年形成的文化价值受到冲击。厚重少言,千金一诺的西部汉子越来越少;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蔚然成风。

我们一路走来,藏、汉、回、羌各族百姓推销假货,不断纠缠;风景区拍风景要钱,拍民俗还要钱,甚至问个路也要钱。除了对当官的优惠,到处都在乱收费。我们遇到一些从沿海地区来的游客,对四川旅游乱收费、乱拉客,官本位、不平等待遇非常不满。

    好好想想: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还有很多问题。我们还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面临着科技落后,人才匮乏;面临着地区差异,贫富悬殊;最重要中华民族面临着价值观和道德的提升。挣钱致富像一个“潘多拉魔瓶”,一旦打开,或者推动民族崛起,或者断送5000年文化。从这里藏、汉、羌、回百姓的行为选择,我们都看到了什么?

copyright© 郭五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