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呼中镇 2012年7月5日

   16    呼中镇      2012年7月5日

10点,走出扎格达奇。艳阳高照,晒得头皮痛,这里已是大兴安岭腹地。向北,一条正在施工的柏油路。

这是林区公路,2009年深秋我曾走过。正是朔风穿空,红叶漫地,五彩斑斓的时刻。那时只有一条单行的水泥板路,林高路窄,穿行金色的白桦林,记忆深刻。

三年,大变了。路基抬出了路面,路面也宽了许多。脚下,兴安岭乌乌泱泱,无尽的绿色。

一路从北京走来,横穿内蒙,从中西部向东北部到处在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30年,公路建设就是地域发展的标记。1984年底,中国首条高速路,上海至嘉定高速路开工。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先是华东,继而整个沿海地区,紧接着是内地。2000年初,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而中国又是大政府,权利、财力集中,好办大事。很快,西北、西南诸省高速路遍地开花。2009年,已建成高速路7.5万公里。

2008年为了拉动经济,中央投资四万亿建设基础设施。今年,又加大了这一力度。加上各省自筹资金,高速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按照发展纲要,到2030年全国高速路总里程将达到18万公里。而眼下世界高速路里程最多的美国也只有8万公里。中国已实实在在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正以大跃进的姿态发展,财力、国力如何?能否还清贷款?能否发展持续?已有专家质疑。

不过,不管是真发展还是发高烧,总之,兴安岭的公路正在建设,与之相伴的还有中俄输油管道。

这条输油管道,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秋明到中国的大庆。按合同,双方各自修建自己境内的部分。2009年我曾循此管道游历,一直跟踪到中俄交界的黑河。那时正全面施工,一路大型设备把兴安岭剃出一道沟。三年过去,管道已然完工,输油正在进行,中国又多了一条能源战略储备的通道。

修路是好事,可正在修就成了麻烦。走出加格达奇不到60公里,进入施工地段。越野吉普沿着正在铺设的路基颠簸,4小时走了145公里,中午才到塔源。饭馆的老板娘告诉我,大路在修,不好走,到漠河的客运车已经停运。可以走小路,经呼中到图强。

走小路,我们认识了呼中。

呼中,兴安岭原始林区。1965年成立林业局,主要是伐木和加工。这里的刨花板、中密度板、细木工板,行业闻名,不到半个世纪建了一个偌大的呼中镇,4万人口。

可城镇建起来,森林却秃了。于是有了中国特色的改革:伐木23年后,建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局改行,砍伐变成了养护。森林旅游成了创收的主业,增加了旅游局的业务。

下午5点,走进呼中镇,奇妙来了。平缓浓密的林海不知为何凭空荡起一条弯曲的“雾河”,洁白狭长,沉沉浮动,像个巨大的问号。驱车过去,眼前一亮,真是绝了:密林中一条弯曲的大河,平静的水面,一层贴着水面翻滚的浓雾,像一条下沉的甬道。

浓雾下,桦林动荡,芦苇摇弋。浓雾上,树梢隐现,飘飘渺渺。 俨然一条河上河。世界真奇妙。

一路拍照,顾不得蚊虫叮咬。王小平右臂巴掌大的一块竟被咬了11个包,真真领略了东北小咬。难怪本地人散步,人手一缕柳条,边走边打,既轰了蚊虫,又拍打了身体,各有各的高招。河边散步的人告诉我,眼前这是呼玛河,黑龙江的发源地之一,再往前是呼中镇,有旅店可以留宿。

走进呼中,原想小地方,又是旅游区,住宿应该容易,不成想,林场衰落,居之不易。

呼中镇地面不小,有三条商业街。老区仍有成片的木刻楞房屋,新区盖了大片多层居民楼,可大多空着,人很少。我的感觉,这里在衰败。

全镇像样的宾馆只有三个,“呼中宾馆”,“上海滩宾馆”,“大白山宾馆”。

先走进“呼中宾馆”:挺大的四层楼,大理石地面。铺着地毯,大厅有沙发,挺现代的柜台,可没人服务,只有一个看门老人。

“老人家,能住宿吗?”

“二楼包给找矿公司,三楼、一楼有空房但没有洗浴,你们还是去‘大白山’吧。”竟被业主推了出去。

没辙,那就另找吧。这一找还真找出了热闹。

先到“上海滩”,挺大的宾馆,餐厅正在聚餐,人声喧哗。问经理,有些不耐烦,回答,没房间了,已经住满。那就再找。

找到 “大白山”旅店。这回更简单,连经理都没有,一个小女孩接待,仍是那句话“没空房”。奇了怪了,偌大的镇,怎么就没有空房?

小女孩看我们为难,不无歉意地说:“你们来得太巧,这里平日空房多,这几天正赶上领导岳母出丧,他的把兄弟把这里像点样的饭店都包了,接待前来奔丧的人。不是没房,而是都包了。你们明天下午来,中午人就走了,那时房间有的是。”

惊诧!无语!

无奈,又找回“呼中宾馆”,还是那个老头。给领导打电话,仍是“热水解决不了。”推荐我们去林场招待所。

走进林场招待所,一个中年妇女很痛快。“这里不能住,条件太差,房间连厕所也没有,你们还是回‘呼中宾馆’。待会儿让我老公去修洗浴。”原来,这个妇女就是“呼中宾馆”的承包者。

我问,“何以如此?”答,“这里正在改制,林场要取消。财产、人员都交给地方政府。人心惶惶,大家都在找门路。年轻人急着到大城市找工作,中年人想调回总局。大家各有各的盘算,没有长远打算,谁还管宾馆?偌大的一个摊子,甩给了我一人。

这下找到正主,三楼几个房间一同打开,随意挑。别说,房间其实不错,不仅洗浴用具齐全,连茶杯也是不俗的瓷器,茶叶盒也是满的,只是不知放了多长时间。无奈的是,灯不亮,水不流,勉强挑了两间凑合。

如此美丽的风光,如此无奈的服务。

让人惊奇的是,这里居然有个博物馆,门关着。大门有广告::“呼中自然保护区”,居然是前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字。广告介绍,这里有5万人口,被称为“中国的偃松之乡”,“黑木耳之乡”。有5大景区,其中以大白山景区最为著名,称为“中国北极第一峰”。有无尽的森林资源,矿物资源,水力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素有“中国北极明珠”之称。

更意外的是,居然有呼中宾馆的介绍:“1998年建成,是呼中区一家涉外的高级宾馆,….无论您入豪华间,还是中低档间,都会享受到让您满意的客房服务。…..”

惊诧!仍是无语!

copyright© 郭五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