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北美峡湾!
朋友,你了解峡湾吗?冰川磨砺,海水倒灌。
朋友,你见过峡湾吗?世界上最美的地理景观。
美国《地理杂志》做过多次全球最佳景点评选,不管是前10名,还是前20名,50名都离不开峡湾。
想想看,一条游轮穿行在雪山夹护的海面,一道道瀑布,一层层叠云,一处处民居,一片片白帆。山随海走,海随山旋,长风猎猎,一线蓝天。更别提还有鲸鱼出没,海豚追逐,鹰击长空,鸥鸣海岸。今天,我们温哥华四侠(孙宇、凯西猫 、郭五一、刘彬燕)携手走进这阿拉斯加神秘的峡湾。
想和我们一同旅游吗?看看这些录像和照片。
9月2日 出发
这里是马蹄湾(Horseshoe Bay),有山有海有气势,山岛竦峙,水何澹澹。这里本就是峡湾,更是通向阿拉斯加峡湾的起点。可从城内乘公交车赶来,大约需40分钟,我们6点半出发,起早别赶晚。
出海就是峡湾风貌。四围皆山,岛礁漫散,渡轮在岛链中游弋,曲曲折折,可见礁石上的灯杆,阳光抚慰,船后一道巨大的白练。
到站,纳奈莫(Nanaimo)。长周末,星期天,游人多,大家园。温哥华岛迎接着四方来客,难得的一个艳阳天。
我们从这里到北端的哈迪港(Port Hardy)还有380公里,租车前行,沿途一系列的景观。有湖泊,有内海,有沙滩、有高山,可游泳,可扬帆,可垂钓,可攀岩,到处都有旅馆饭店。
这里,凡有人居,必是景观。其实,温哥华岛本就是个大花园。居民们建设家园,精心选址,精心构建,怎能不是锦上添花?网友热心,为这大花园里的小家园排队,于是一系列景观。
我们走前,猫老师(凯西)做了很好的案头准备。毕竟是职业导游出身,一部手机,景点了然眼前。孙宇有个特殊爱好,“放苍蝇”。一台微型遥控无人机 ,高高飞起,居然可以操控手机,录影、拍片。
远山轻云朦胧,淡紫,近水碧波不兴,蔚蓝,无数的遮阳伞,多彩,人们享受着野外聚餐,团圆。
什么叫幸福?有太多的答案,但哪条能离开水清、天蓝、阳光灿烂!
9月3日 走向鲁铂特王子港
昨晚夜宿哈迪港旅馆,一早5点出发,车辆居然排满。其实还有时间,8点半才开船。可这里旅游热,一票难求。走之前,提前半个月订票,老孙费了很大的劲。可还有买不到票的,等退票要提前一、两天。
为此,码头规定,持票者5点26以前必须到候船室报道,否则,过了5点半,仓位即出售。此一规定居然写在船票上,可见峡湾旅游的热度。
你能看清这是什么?轮船的进出口。怎么是断开的?船头已被机器手举上了天。
7点半,天显微曦,人们走上轮船。合个影,为即将开始的远行留念。看看这老两口多恩爱,峡江游就要开始,怎么能不喜欢。
这是刘彬燕在在船舷。风卷旗扬,很清楚,加拿大的海湾。
昨夜老孙还车,有个小花絮。
来到哈迪港已然7点,天降大雾,车仿佛走在云端。还车,按规矩加满油,可加油犯了难。
长周末,全民休息,况且还连接着加拿大的劳动节(9月1日)。不仅正常工作停止,服务业也大打折扣。
在中国,长假正是服务业挣钱的机会。这里不然,加油站居然提前下班。跑了五公里找到加油站,没人。又跑了5公里到下一个加油站,依然。没辙,网上查询,回返10公里才加上油。可租车行又下了班。其实,上午租车就知道下午3点下班,约定,把钥匙挂在租车行门口的柜子里。可租车行在机场内,机场下班了。还不了车,无奈,最后把钥匙和车交给哈迪港旅店。
这就是加拿大,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到点下班,没得说。人对人的信任到了颟顸的程度:还车自己还,没有检查,没有监督,没有怀疑,没有防范,全凭信任。我们曾经住家庭旅店,家里没人。电话联系,自开门,自住,走时留下信用卡号,还真不拿自己当外人。
开船既大雾,朦胧胧一团,只闻汽笛,不见海面。俄而,透过雾障东方一片殷红,隐隐可见几米外的船舷。10点,雾渐消,山渐显,两岸开阔。海岛礁山远淡近浓,老孙感慨,水墨画的大自然。
去年我自驾旅游北欧,在挪威峡湾逗留。因为是从岸上山路观察,深感那里的峡湾比这里成熟。不是指自然地貌老旧,而是盘山路规规矩矩,四围海边更多的城镇。那里开发已久,人迹遍布海岸、礁岛、山崖。向下看,湾内船帆游弋,沉沉荡荡;向上瞧,山崖汽车奔走,列序攀高;更可喜,有背包客穿行山谷。
这里是在水面游弋,远山逶迤,烟笼云罩,近水汤汤,碧波弄璋,不要说山上无路,就是海峡也很难遇到游船,寂寞的有模有样。
更原始,更荒野,更大气。
正为山河感慨,一片叫声,海面升起一团气雾。鲸鱼!举起相机搜索。3秒钟也许更长,鲸鱼跃出水面,竟然一探头翻身向后,在水面划了一个半弧,溅起一片水珠。我庆幸临走拿了一架佳能EOS 7D机身,28—300mm的专业镜头,记下这难得的一刻。
再等,无消息,也许又过了一分钟,很远的水面升腾一缕白雾,鲸鱼走了,只有一只,遗憾。
其实11年前,我曾和朋友从这一带走过,那时还是胶片像机的时代。傍晚,霞光映射,海面一缕殷红,一群海豚追逐。奇异的是,海豚并不远行,追着游轮出没。此景只能峡湾有,那个美,那个俏,至今想起都心跳。
我们乘坐的“北征”号邮轮,不是经典意义的旅游轮船,而是交通轮船,比大型旅游轮船小得多,只可容纳600大人,加70个小孩。而大型旅游轮船就是小号的也可容纳乘客2000人以上,大号的可容纳游客6000人以上。可为什么选择交通游轮?
为了旅游!这岂不是悖论?
非也。峡湾地势险要,狭窄处大型游轮很难通过,历史上有海难。所以大游轮都选择走公海,更安全。但狭窄,险阻就有了旅游审美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乘船到阿拉斯加旅游却看不到峡湾的原故。
既是交通船,主要责任是为当地住户服务。说白了,就是峡湾内的水上公交,一路停靠。
上面这三张照片是我们遇见的第一个小镇“贝拉贝拉”(BELLA BELLA)。这是一个拥有1400人的小镇,已经有130年的历史,居民大多为印第安原住民。 别看人少,有学校,有邮局,有医院,有政府,其实这里是BC省峡湾地区最大的村镇。
上边是挑选的7张照片,峡湾的经典地貌。山崖相对,海面狭窄,航道曲折,礁岛耸立。或云或雨,云雾缥缈。最常见的是高山瀑布。千尺高峰,松林渺渺,数条白链,时隐时现,跌落海面,气势滔滔。
金色的月亮! 一个完全没有想到的收获。
4日傍晚,风平浪静,云消雾散,我们在餐厅打牌,偶然抬头,对面山顶金光一线,惊奇,放下牌急急来到甲板。定睛,一轮金月亮升起,又大又圆。
拿起相机,感光度调到最高,一通连拍,包围曝光。眼看着月亮压着山峦越升越高,越高越亮,由红而金,由金而银,终于皎洁万里,天海一色。
我曾在邻近北极的道森、白马见过金月亮。那里地平山远,月亮一出地平线就可看到。金红,磨盘大小。第一次见到震撼的忘了拍照。我记得那个日子,20007年,12月21日。也因此知道,接近北极的地方,因为角度特殊,月亮美的不不可方物。可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碰到,而且是满月。因为山高,月亮显现时已远高于地平线。即使如此,也有脸盆大小,金色的光芒。
眼看着月出东山,眼看着月上九天,眼看着一轮明月倒映成两轮明月,眼看着海浪翻腾月影晃动,一道长长的光线。
看看这三张照片,能理解我拍片时的心情吗?事隔10年,再次遇见。怎么表现?能否抓住?心里那个狐疑,包围曝光,提高感光度,看看这些收获。
9月5日
船上两天,4日晚11点到鲁伯特王子港(Prince Rupert),加拿大境内的终点。再向北,美国阿拉斯加州,晚上8点换船。
虽然辛苦,一早我还是走上鲁伯特街头。
这是一个12000人的港口,BC省北海岸的中枢。其实,十几年前我曾经来过,记忆中的印象:石油出口受挫,人员大量出走,到处可见空置房,小鸟自由出入。
记得有个老人告诉我,这里曾经富有。人多时达到25000人。主要是出口石油、木材、渔业。这里是“大比目鱼之都”,到处可见渔夫手抱一人高的比目鱼照片。
可这几年渔业、林业萎缩,卡加里的石油改从温哥华出口,港口萧条。
荒芜归荒芜,可生活总得尽兴。走上街头就发现,这里到处是艺术。大型壁画,有的高达几层楼。鲁伯特人不缺乏情趣,看看这些壁画:
这六幅壁画是代表:峡湾里的抹香鲸,月夜下的狼群,朝阳下的鲸鱼尾,三文鱼回归,月光下的鲸鱼。造型夸张,色彩艳丽,都是几层楼的巨作。是不是美得一塌糊涂。
独步码头,旭日东升,海面一艘油轮,密密麻麻的私家船舶。可以看出这里曾经阔过,不仅港口开阔(北美最深的不冻港),而且通火车,铁轨旁堆满木头。让我惊喜的不是候车室改造的铁道博物馆,不是海豚跳跃的石雕,不是面对大海的淘金人造型,而是一个大胡子老爷爷,看着我突然大声的说“你好”,地道的普通话。在这极北弹丸之地,毫无心理准备,吓了一跳!我惊喜的回应“你好,你好!”
还有一件事值得记录:鲁伯特人情长,对于投资建设港口大堤的人立牌纪念。这里海边一列矮墙,嵌着铜牌,牌上记述每个人的基本贡献和情况。数数7座矮墙,420人,永世得以表彰。
上午叫上彬燕、“老狼”、“老猫”一同出游。猫老师专业,手机检索,首先来到法院广场。
面对主街,一座刻着利剑的石碑。细看,正面刻着1914—1918,背面刻着1939—1945,侧面刻着1950—1953。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和平纪念碑,上边三个时间段,分别代表一战、二战、韩战。 走出国门,我多次在多地看到类似的纪念碑。北美人,把朝鲜战争视同一战、二战一样重要。可一战,特别是二战阵线分明,是非清晰,80年来绝无争议,可朝鲜战争呢?
再前行,“母牛湾”艺术街。母牛湾是原名,艺术街是我加的。为什么?看看这些壁画和商店装饰。
大红大紫,有点夸张,不落俗套。对于不足10000人的城市,已经很吸眼球,很热闹。 当然,最有创意的是熊口里的“老猫”。你看,是不是艺术街。
晚7点从鲁铂特王子港登上美国邮轮,看看,海豹爬上了输油管,夕阳晚照。
晚上出发,月光下的鲁铂特王子港码头。
又是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这在以下雨为平常的峡湾地区简直就是奇迹,我们不能不感谢“猫老师”,感谢她的虔诚祈祷,感谢慈悲的主对我们的关照。看看这金色的月亮,朦胧的冰川,平静的海面,用心体悟一下,能否体验到主的感召!
我深感人类有共同的审美需要:我曾在夜晚的天山天池逗留, 也见过如此的月亮,如此的冰川,如此的水面。中国人把这种大美献给自己的神祗——西王母。想想,美才是人的追求,人的宗教!
9月5日
第四天的黎明。天晴朗,山低幔,海波平,云明艳,旅游人,在峡湾,说不出的心欢。
昨夜上了船就进入美国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大,其名子本身就是“很大的陆地”,有170万平方公里。美国人说:“如果把阿拉斯加切成两半,德克萨斯就是第三大洲。”
可就是这样一片大陆,却只有70万人口,每平方公里不足半个人,荒寂的有模有样。
荒寂吗?看看以上三幅照片,这是黎明的朱诺。其实半夜就在这里停船。上甲板看看,一围山影,几团灯火,一轮明月,无边的黑暗。
知道吗?这几片灯火就是美国阿拉斯加州首府朱诺。这是一个只有3万人的小城,而且在阿拉斯加也是地处一隅,怎么就成了州府?
黄金闹得!
这里十七世纪俄国人殖民,捕鱼伐木。1867年俄罗斯以每英亩二分钱的价格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这是一笔当时和现在都令人不可思议的交易。
美国人来了,干什么?淘金!还真让他们找到了金矿,而且是三座,一度产量高居世界之首,建立了采矿营地。这还了得,人们向这里聚集,很快发展出阿拉斯加第一城市的规模。因为淘金领袖名叫乔.朱诺,随命名朱诺市。知道了吧,有钱就任性,这是三座金矿换来的州府和命名。
晨曦,天由黑暗而粉韵,告别朱诺,拍下这黎明的时刻。
朱诺地处冰川脚下,游轮驶出港口,沿冰川航行。这是此行最窄的一段峡湾,6点,海殷红,山幽暗,红霞飞,冰川艳。
这一带明显山高,气温低,也许和走进内陆高纬度有关。航道越来越窄,冰川越来越多,旅客们纷纷来到甲板。看不够呀:山随水转,水随山璇,天工开物,气象万千。
其实这么美的风光并没多少人看,全船不过40多人。
走进美国,邮轮真正成了水上公交。朱诺之前还有点人气,也许有二、三百人。到了朱诺,旅客大多下船。再走,向北,走向大陆深处。海面更窄,山峰更高,不远就是海路的尽头。再想北行,只能上岸,这是旅游路线。美则美矣,峡湾人不买账。
国人都以为美国人奢侈,旅游必是华室佳肴。可我眼见的美国佬,非常简朴。就说这船上,有客舱,内有床铺,盥洗设备,很舒适。每床每天100美金左右,和陆上的旅馆相比,便宜了很多。可我观察,美国人几乎都不住。他们大多背个行囊,里面有睡袋。白天在甲板,公共仓活动。晚上在公共舱的沙发,打开睡袋睡觉。有的人就睡在甲板。美国邮轮人性,不干涉个人的选择,没人轰赶游客,没人推销客舱,尽管客舱大多空着。
最人性的,邮轮居然在船尾顶层专门设计面向峡湾的公共休息厅。有顶,三面有带窗户的墙,向后敞开。舱顶有红外线取暖器,有各种睡椅,床垫,无偿使用。躺在上面,无风吹雨淋之忧,有观海觑星之妙,美得很,还不用花一分钱。
我想,这个公共邮轮一定是亏损的。可北美越是涉及大众,越要又好又便宜,政府得兜着。
如此人少,为何外省人不来旅游?非不来也,实不能也。秋风已老,冬风将至,气温已然很低。后天将是港口到白马市旅游火车最后一班。2017年旅游季节已然结束,我们是这冰山上最后的来客。
看了上面6幅照片有什么感想?这是上午11点,彼得斯堡港口。并非没有陆地,而是港口太美了,先展示出来。
你看,雪山、冰川、松林、海湾,海湾边的港口,青蓝色的船坞,航海的灯标,层层展示,我以为是峡湾最美的一段。
还不止自然景观,看看生命:白头鹰从头顶掠过;浮标上,鱼鹰俏立,海豹休憩。奇妙吧!
妙不“释手”!释什么手?按快门的手。镜头所向,无处不景。醉了,不知所拍。
有摄影爱好的人一看就知道,这里可拍的太多。有山、有海、有人文,有冰、有雾、有动物,这都是绝妙的摄影题材。况且现在是正午,阳光顶射,摄影的大忌。想象一下,眼前的景象如在傍晚:落霞与苍鹰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会是什么成色?
粉红海湾长天,青蓝雪山冰川,多彩风帆向晚,夕阳西下,旅游人笑峡湾。
那得美到什么程度,还走得了吗!
猫老师告诉我,这里叫“小彼得堡”,小确实够小,白人、亚裔、土著,满打满算3224人。但绝不可小瞧,在这里已经是数得着的热闹。
船在这里靠岸,上去瞧瞧。
时间太短,不得深入,只选三张照片。第一张,雪山小镇,立此存照。第二张,小木屋,我总感觉和俄罗斯人早期殖民连着,特别那已见秋黄的牵牛花。第三张,从陆地拍港口,邮轮,阿拉斯加的现代化。
11点告别小彼得堡,前方就是峡湾终点史凯威(Skagway)镇,已隐隐可见,港口内三条大型游轮。就要下船,萌生一个念头,如有朋友问我,何为峡湾?怎么回答。
我想,最直观的认知,打开BC省地图,沿海岸山脉查看,可见密如蛛网的“河道”,那就是峡湾。
一群山脉从海底升起,被冰川磨砺,随着冰川期消逝,地球变暖,冰川融化。群山被海水拦腰淹没,无数的山谷成为无数的峡湾。无尽的山峰成为无尽的礁岛。 乘船进入,群山环绕,水道通衢。那山岛,或松柏、或瀑布、或山崖、或雪道;那海面,或碧绿、或蔚蓝、或黝黑、或浑黄;那天空,或乌云压顶,或白云缭绕,或细雨靡靡,或阳光普照。早晚,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岂是一个“美”字了得!更别提还有苍鹰穿空,鲸鱼戏水,城镇隐现,船行舟跳。登船仰望,驾车低寻,不同角度,不同时刻,自有不同的美景。
万千变化,才是峡湾的大美妙。
这是不同长焦拍摄的同一条街道,十九世纪商街的仿照,这里完整的商街仅此一条。前方是港口,可见游轮缥缈。
其实,史凯威熟悉,11年前曾和朋友拜访,并写过游记。记忆中,老式的建筑,泥泞的街道,粉刷夸张的装饰,透着十九世纪的古老。可“老的华丽,老的浪漫,老的很有情调”。最深的印象,已经上午11点,开车走遍商街、码头竟然没碰到一个人,小镇已然睡着。
再来,不得了。三条大型游轮停靠,加上我们这条小邮轮,来客6000人只多不少。可你知道本镇有多少人口?2010年968人,平均每人接待游客在7人以上(还有陆路来客)。其实我后来了解的结果,来这里开店,搞旅游的,相当一部分不是本镇人,都是“候鸟”。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可上云端看峡湾,可登雪山观冰川,可坐火车游山景,自然也可古镇悠游,酒吧小酌,溪畔垂钓。
说起垂钓其实已经没了优哉游哉的情调,我们到来正赶上鲑鱼(三文鱼)洄游,溪水里挤得密密麻麻,看上去都瘆,随处可见死鱼。这里不远有专门看狗熊吃鱼的观景台。那些狗熊坐在溪头坝角,张着嘴,等着鲑鱼上跳,咬着了就吃下去,咬不着就拉倒,反正鲑鱼洄游不屈不挠。
这里还有一条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契合的小道(奇尔库特小道)。贯穿着一系列荒废的建筑和讲不完的故事。如今这条小道仍在使用,可以用5天时间到达加拿大白马市,成为远足者的乐园。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最美25条户外徙步线路之一。
11年,这里有了太大的变化。11年前,因为淘金、捕鱼、伐木行业的衰落,这里在衰落。11年后,因为旅游发展,这里又走向繁荣,成了阿拉斯加的旅游大户。
也确实了得!旅游使一座历史小镇复活。满街人潮,居然在大兴土木。看看商业街,酒吧、饭馆、礼品店、古董店、旅游商品店,七七八八不一而足。最不可思议,这里居然有8座珠宝行,卖金银首饰、珠宝玉器。而且用汉字注明:“提供汉语服务”。我观察,到这里的游客有3成是亚洲脸,谁知有多少中国人?反正走着路,听到普通话不新鲜。
我上次来,游记记录,很为这里的加拿大人躲开世俗,享受清风明月感慨。也深以为是到了天涯海角,人类仅存的桃花源。11年过去,旅游大潮来了,居然把这“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小港口卷了进来,真不知是该喜该忧?
这是著名法国沙龙的再现,底下一张是内部影像,顾客盈门,服务生穿着背带裙,扎着大红的头结,据说是18世纪的仿效。
这三张照片,是一家民办的有商业功能的博物馆。你看看上面这两张,沙俄对阿拉斯加殖民的记忆。
沙俄的殖民早于18世纪初期,可以说,是阿拉斯加走进现代社会的起点。之前,此地只有原住民。
看看博物馆出售的皮毛,工艺品、油画,无不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那幅沙俄将军的头像,我以为是早期的殖民领袖。俄罗斯人崇拜军人(贵族),凡殖民有成绩沙皇都会授予军衔。
我对俄罗斯历史偏好。一个被外族奴役了250年的民族,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仅仅又用了250年,就成为横跨欧、亚、北美三大洲的帝国,这得有什么样的想象力和执行能力才能做到。看看这些历史的记录。
这里有个花絮,一桩奇事。看看这张照片,鲑鱼穿上了毛皮大衣。不要以为是假造,这是真的,长毛的鱼。是在鲁伯特街头古董商店的偶然发现。猫老师好奇,问当地人,有人说,天太冷,鱼长毛,不新鲜。可鱼是冷血动物,体温和外界环境一致,无温可保,长什么毛?困惑!带着这个问题,猫老师向这里的博物馆权威请教,还真问着了,一个博物学家。可他也奇怪,告诉我们,他在阿拉斯加地区搞教育40多年,从来没见过长毛的鱼。我们在网上查,有说真,有说假,莫衷一是。把照片摆在这,立此存疑。
这是一组壁画和雕塑,创作时间不同,表现方法不同,创作技巧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主题只有一个,而且非常非常鲜明:Gold Rush!(追金子)。
这是一个为金子疯狂的年代。因为金子,有了道森市,有了白马市,有了这史凯威小镇。说的极端一点,北美西部开发,黄金是首功。
就说道森,曾经有10万人的淘金大军,因此被称为“小巴黎”。朱诺因为黄金集聚了3万人口,成为阿拉斯加的首府。这史凯威小镇就是道森当年运黄金、木材的通道。
就说这条史诗般的通道(奇尔库特小径),有着一个神奇的故事:克朗代克淘金潮。1896年探矿者乔治.卡马克在道森,克朗代克河发现金矿。运了半吨金子到旧金山,举国轰动。人们抛家舍业涌往育空,以后的十年内有100000(十万)人通过这条小道。曾经一次雪崩就造成1000多人被埋,100多人殉难。
想想,漫天风雪,天地皆白,一道黑线蠕动,淘金者的队伍艰难的跋涉。突然一声巨响,天塌地陷,雪崩将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淘金大军湮没,这是何等的绝望和恐怖。
可“追金子”终止了吗?人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这里的旅游中心有电影介绍,忠实地反映这段历史。看看这里的雕塑,壁画,哪个不是“Goid Rushi!”(追金子)的注脚。
其实我们此次出行,就是一次对“淘金”往事的回顾。不是指淘金本身,而是走淘金之路。看看下面这十九世纪的地图。从温哥华出发,走峡湾直抵鲁铂克王子港。经阿拉斯加峡湾北上到史凯威港。再从这里步行到白马市,道森市。我们是不是已经走了一多半!
9月7日
一早,冒雨出游,昨天的三条游轮夜间出走,可又来了三条。当真不得了,如此多的游客,而且都是来吃吃喝喝,花钱享乐,小镇怎能不富饶。
上午,按计划出游,第一个自选节目—博物馆。看看下面第一张照片。不到一千人的小镇,不知有多少在校的青少年,却有着如此规模,不俗的博物馆。博物馆收集丰富,不仅有这里近200年的历史文物,动植物标本,还有当年开拓者的故居。
可我没有记录,却复制了别人的一张风景照。
不是其他文物、照片不重要,而是我们在旅游,不可能事事拍照,倒是这张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山顶峡湾的景象,美得让我心动。猫老师查手机,爬上景点需半小时行程。想想,距下午出发看冰川还有3个小时(下午1点半)。没的说,改变计划,上山。
说走就走,刘彬燕登山困难,留下。我与老孙、猫老师出发,急匆匆上山。小雨,林深苔滑,好在游人多年攀爬,有条小路。第一处景点,半山腰一处豁口,可俯视港口、码头、小镇,远山虚迷,白云缭绕。细看看吧,还真是个小地界。
继续山行,问题出来了。不止一处景观,不止一条道路。要上到绝顶,俯视峡湾也许得一小时以上,时间不够。我们上到“下湖”景区,这里有烧烤营地,留影回返。
虽没上到山顶,可上也嘘嘘,下也嘿嘿,满头大汗,登山的乐趣尽享其中,况且俯拍了海港和小镇。其乐融融。
有一件小事记下,回返途中,看到一座石碑,细看竟是当地的和平纪念碑,清清楚楚的记着:一战牺牲2人,二战牺牲4人,朝鲜战争牺牲4人,有名有姓,有军阶,有内容。一个现在都不到千人的小镇,竟为世界和平做出如此牺牲,后辈感恩。
我看过冰川,在川西的贡嘎,在西藏的林芝,在挪威的沿海,在贝加尔湖畔,当然包括这一路的阿拉斯加冰河湾。但从没如此野趣,如此近距离的游玩。
下午两点出发,一艘长不及十五米的小船。有船长,有导游,12个游客,来自不知几个国度。只知一对小夫妻来自以色列,蜜月旅游。为什么记得她们?姑娘会说普通话,曾在中国大连学两年汉语,可以和我们汉语交流。
出发,导游一再强调:今日风大浪高,小心安全。也确实,乌云翻滚,细雨萋萋,海浪混黄(下雨山水入海),小船在浪尖颠簸,蹦蹦跳跳。
为躲浪高,船长尽量沿岸边航行。可见松林浓密,可见瀑布咆哮,可见海豹群卧礁岩,可见白头鹰立在树梢。瞬间,阳光透过云隙,一道彩虹飘摇,谁见过如此多彩的航道。
走出去没多远即从海上看到戴维斯冰川,海波起伏,云遮雨障,乌涯涯一道冰川,直坠峡湾,神一样的壮阔。
导游一路告诉我们,这座冰川1869年由英国人戴维斯发现,近代开展旅游,修了道路,设置了舢板,可以穿密林,渡冰湖,走石滩,直抵冰川底部,是世界难得近距离观看冰川的旅游圣地。这里旺季,每天游客可达250人以上,就是平常也在70到100人左右,今日特殊,只有12个人。因为旅游旺季结束,你们是最后的游客。
1小时30分钟抵达冰川海岸,
等车,来到森林营地换装。雨衣、雨裤、雨靴,救生衣,一个个“狗熊”一样,然后是400米的林中小路跋涉。雨滴、水洼、密林、蘑菇,前有导游,后有保安、小狗。总算来到雨林尽头,一片平湖,尽头冰川巍峨。
看到冰川,雨停了,上帝保佑!上船,还有一片冰川湖泊。灰白的湖水,毛玻璃一样的光泽。绕过一片沼泽,导游说,最近雨水少,湖水明显降落,要绕湖而行。
靠岸,满地的冰川漂砾,大大小小的彩色石头,有积水形成的水洼,到冰川底部还有一里多路。大家分头前进,我落在后头,是成心,从后面拍摄人与冰川的交流。
广角,青山逶迤,岩石裸露,冰川从巨大的山沟伸出。石滩上一支花花绿绿的观赏队伍。长焦,茵蓝苍翠的冰墙,沟壑纵横,神一样审视着渺小的游客。你能不敬畏?
冰川原本就是远古的来客,带着亿万年前的信息。你看那蓝莹莹的冰墙,谁知是几千万、几亿年前的原水?那是人类先祖、先先祖都无缘的存在,时间就能让你下跪。
时间很远吗?冰川溶出一条河流,积出一片湖泊,浩浩荡荡奔流入海,也许要几万年、几百万年、几千万年都不止!时间不远了!我知道,冰川在消融,而且是加速度。我从网上得知,近十年冰川的消退速度,是近百年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已经严重影响自然的秩序,全球暖化已经刻不容缓!不信,看看这里的证据!
这是冰川营地的一张照片,很明显注明,1889年拍摄,距今128年。你看那时的冰川,从山顶流出直归大海。可知,如今看到的海滩、森林、湖泊,也许有十几公里的植被、水流、岩石,都是冰川消融的结果。可怕吗?谁知我们的子孙会面对怎样的局面?而且是加速度!
冰川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洒泪祭苍天,人类能觉悟?
9月8日
今天的旅程一件事,乘小火车到高地白马市。
天下雨,云雾罩,又来了三艘游轮,小镇热闹。沁透了雨水,一切看上去都明丽鲜艳,小火车等在轨道。
7点出发,事先知道,这是本旅游年度最后一班。可看着攘攘熙熙的人流,还是吓了一跳。8节车厢,384个座位,竟然空空如也,只有12个游客。可司机、售票员、服务员加起来也不止12个。旅游的时令性竟如此残酷。
开车就上坡,沿着空旷的山谷。看着港口远去,游轮缥缈,阿拉斯加峡湾在我们眼前沉降。
这是百年的火车,车厢不大,每节车厢12排,48个座位。车内有旧式的暖炉,有旅游衣物、靴鞋出租。
乘务员是个老人家,很热情,不断地介绍沿途情况。其实介绍也听不懂,我一路站在车厢结合部的平台,从那里可不受干扰地拍照。
一个巨大的山谷,峡湾山脉的延续。从这里看出去:海,狭窄曲折,盘旋在千山万壑;山,拔海而起,高耸于万千水道。须臾,车进山谷深处,眼之所见,无边的松林,无数的瀑布,谷底激流奔腾,山崖云蒸霞蔚。
车走的很慢,偶然,在山涧皱褶处,可见黄绿相间的车头。山道无数的小桥,迎送着无数的溪流瀑布;山体有限的山洞,可听见激越的警笛长鸣。
广播告知,山涧深处隐匿着“奇尔库特”小道。深不可测的峡谷,密不可探的松林,乱云飞渡。真不知当年的淘金客是被怎样的激情蛊惑,穿越这“死亡之谷”。北美的开拓者对我们这些异乡来客就是个迷。都说资本主义发展,靠的是侵略和殖民掠夺。可这北美的殖民容易吗?看看这几乎是垂直上下的峡谷。
40分钟,车上山顶,这里是美加边界,有海关人员检查护照,简单,打个招呼。
攀越了海岸山地,上到加拿大育空河谷,又是一派新景象:千流奔腾,五彩谷地,高台水幕。
说是千流奔腾,不假。但并非指众多河流集聚。而是育空河流到这里,两山夹护,一马平川。河道突然渗入千万条火成岩的石缝,解析为千万条暗流。于是,岩石上多彩的苔藓,沼泽地红紫的灌木,凌乱的石滩小湖,长满不足一米的矮松,众多的瀑布水幕,迷蒙着溪流山影。美的密集,美的凌乱,美得目不暇接,真是难得一见的景色。
再前行,气温明显降低,一时间,五彩山脉,秋黄倒影。瞬间秋天来了,难得,高山下的几片大湖。
这是奇尔库特小道最美的一段,有百年前的淘金出发营地。小火车在这里短暂停留:可见百年前木制的教堂、驿馆、库房、栈道。所以叫淘金出发地,是说每年秋季,淘金者从史凯威港口步行翻山来到这里,准备一个冬季。准备什么?收集食物,伐木造船。待到第二年5月,湖水融化的三天里,7000条船,带着20000人,激流勇进,直抵道森,无法想象的壮阔。
站在营地崖头,举目四望。这是那种西藏、新疆才有的大千景色。雪白的山顶,云罩;明艳的沼泽,红梢;清亮的大湖,倒影;五色的山体,妖娆!
万花筒般的变化,美得让人眼晕,手举相机,一通拍照!
大山、大水、大沼泽。当年是阻隔淘金的天险,如今成了旅游发展的资源,沧海桑田,情何以堪!
中午2点,来到卡口拉(Car coloc)小镇,火车的终点。
这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小镇,离白马市不到50公里,因旅游而兴。火车不是不能直达白马,而是这里有大美的山水,已然开发招商,需要游客停留。
其实,有山有水,五彩斑斓。两座小小的教堂,一座铁艺的麋鹿。公里桥、铁路桥、人行桥,古老的车站,一座火车头的纪念。山水之间也许不超过二十家住户。
美则美矣,还嫌不够,投资开发。建了点什么?图腾、游艺区、咖啡店、冰激凌馆、酒吧、画廊、商店,不一而足。我们到来,基本空着,商家还在坚持,我看到的是萧条。也许只因旅游热季已过。
其实这真山真水才是旅游的资源,建那些花里胡哨的商店干嘛?狗尾续貂。
走近白马(Whitehorse)就感觉不同,这里在修路。
11年了,其间曾四次来这里旅游。所以不断前来,主要是爱好加拿大北极腹地的风光。
我曾开车走阿拉斯加公路到这里,又从这里去淘金镇道森,最终走进北极圈因纽特。虽然它是育空的首府,加拿大最北的城市。留下的印象无非一座正在没落的小城。那时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育空3万人口,2万集中在白马,却有着5万头狗熊。
今次来,明显的不同。人多,车多,不仅道路一新,城中心盖起了几座新楼,原有的旧建筑也粉刷一新。虽然已是秋黄满目,可到处花团锦簇。就看眼前的育空河,水流依然汹涌,却沿河修出了观景台,观景路。
来之前就有预感,史凯威小镇的变化,预示着白马也在变,果不其然,白马大变了。听说过科技兴邦、教育兴邦、工业兴邦,这里在“旅游兴邦”。11年不见,出落成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虽然规模没有大变,漂亮了许多。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潜在的节目,看北极光。现在正是一年看极光最好的时段。
傍晚,来到育空河畔。秋水汤汤,浓云密布。等了一个小时,不见云散。知道红月亮、北极光无缘。留下这育空河的玉照。
9月9日
昨天,离开峡湾,本次旅游已是尾声。最后一天,白马修整。
猫老师做了很好的安排,又是一个小高潮,真正欣赏了一把北纬60度的秋韵。
这是育空河峡谷,玄武岩地貌。看到上张图的育空河了吗?秋水汤汤,浩浩荡荡,多大的水量。可你知这条峡谷有多宽?我用脚量量,不会超过40米。走在桥上,置身其间。但见河水涌动,一个又一个的漩涡,无声无息的沉默。想想吧,那得多深的峡谷?不可想象。
这是天鹅湖畔一户家庭旅馆,接待三家没问题。想不想去度假?
公路,美吧!在这里开车就是画中游。
五彩山下,居然一片沙漠。有青年人用脚踩出一组文字。猫老师为他们摄影。青云缭绕,秋韵重重。
这是翡翠湖。湖中之水一段青蓝,一段翠绿,很奇异的景色。
峡湾之旅终结在这大美秋色,老孙夫妇向大家谢幕。
再附上一张冰川四侠玉照。8天,近6000公里,峡湾、冰川、高地、雪山,美也美矣,乐也乐矣,留下了这些文字、照片。发给大家看看。
最后,填词《满江红 峡湾行》纪念:
夜幕更归,匆匆醒,一周返照。
却回眸,风光观止,蓦然心跳。
一泓山水秋色满,两岸峰峦冰川俏。
红月亮,跳动千江水,沉浮浩。
霞光起,浓云罩,红粉湮,雪山耀。
正千山渗出,一船独傲。
更喜雾散观沧海,礁岛轻舟浪里跳。
海波兴,长鲸戏沧海,山河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