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犹它州!(1)

你好,犹它州!    

(1)前言    2017年10月9号

我真钦佩我们的先人,竟然把美利坚合众国翻译为“美国”,顾名思义“美丽的国度”。的确美!美的大气,美的丰富!

移民加拿大离美国近在咫尺,也就有了十数次的美国游。东到缅因州、新罕布什洲,佛蒙特州,纽约州、纽约市,乔治亚州;西到华盛顿州、爱荷华州、怀俄明州;北到阿拉斯加,南到佛罗里达、加利佛尼亚,而且多数都是自驾游。可谓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到北。看不够的景色,拍不完的风光,说不尽的感触。也就有了上万张照片,几十万字的游记。

美国大,930万平方公里。纵贯寒带、温带,热带具有世界最丰富的植被、地貌;横穿北美洲,连接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囊括世界最多元的文化。

然,美国最吸引我的,是中国主流媒体对美国的评价。先是上世纪四十年带,被誉为民主的灯塔,自由的楷模。可仅仅过了十年不到就成了“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恶魔。孰是孰非?更促成我要反复走进美国。

又一个机会来了,老朋友刘重、张丹;吴小琦、王月华两夫妇要赴犹它州盐湖城参加年会,顺便在美国中西部旅游,邀请我们同行。由老玩家刘重老弟安排,而且是我们久已向往的旅游地,自然没得说,10月9号随队出发。我来了,犹它州!

 一  印 象

为什么对犹他州情有独钟?犹它州有什么特色?请看这一组照片。

这是8天时间,行进3000公里,沿途拍的照片。只选6张,大体可以代表犹他州的风光,地貌。

看出特点了吗?“戈壁、盐湖、枯山;峡谷、地裂、峰岩;灌木、胡杨、垂柳;天高云淡,极目万里江山。”这是那种典型的西部地貌,荒寂枯槁,裹挟着数不尽的奇峰异洞,隐隐生机,就像中国西部的河西走廊。都是干旱贫瘠高原,都是古代文明的集聚地,都是由曾经的边缘人群开发,都是近代著名的旅游区。

不同的只是,这里的古文明源自阿那萨吉人的印第安部落。近代文明的开发主要由19世纪中期,为躲避宗教迫害移居这里的摩门教徒。这是一段中国人不熟悉的历史,但最能代表美国先贤为理想献身的开拓精神。

摩门教始创于1830年的纽约,因为异端,当年被驱除到西部的俄亥俄洲,随后屡次被驱除向西。1846年,杨百翰率领三千摩门教部众和庞大的马车队伍,浩浩荡荡地一路向西。经过一年的磨难,400人死于迁徙途中。直到来年七月走进大盐湖谷地。这片谷地虽然土地贫瘠,但水源充足。最重要,荒僻,只有原住民,没有宗教迫害。于是,杨百翰和摩门教的追随者安顿下来,垦荒建设家园。

160年过去, 因为他们,这无限的荒寂,成长出无限的生机。目前,犹他州已成为美国第13大的州,全州人口285.5万(2012年人口估算), 2013美国人口调查局统计,这里是美国人口增长速度第二快的州。也是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地区。2012年被评为“美国最适合居住的州。有意思吧!犹它州因偏僻、荒凉而发展壮大,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

摩门教160年,在世界各地,已发展出1300万信众。

    想了解美国西部吗?想了解摩门教吗?请跟我们走进犹他州。

你好,犹它州!(2)

你好,犹它州!(2

二  传 销 年 会

此行的由头,是旅友张丹、吴晓其参加“如新公司”的年会,游记就从年会起头。

“如新”公司(NU SKIN)听说过吗?维基百科介绍:一家总部设于美国的直销方式经营的上市公司。开发营养食品、护肤品和科技服务。2006年进入中国,行销54个国家地区。福布斯榜排名,2015年销售额位列纽交所2800家上市公司第五名,达31亿美金。

厉害吗?没什么!

更厉害的来了:1984年以5000美金资本创立。短短33年,不知翻了多少倍(不知当下如新的净资产),从孙子的孙子辈成长为纽交所的老大,奇迹!再看看规划:2025年要达到100亿美金销售额,疯了!

这还可以理解,也许有什么奇招。还真没有,很简单,直销!这就牛逼了!

直销,世人都知道,可何以这里风光独好?不知道!涉及了商业秘密!

那就看看表象:知道如新有多少直销员工吗?说法不一,可有一点确凿:就是眼前来自世界各地,参加年会的员工就有2万多人,中国人也许能占一半。盐湖城满大街的“亚洲脸”,普通话随处可听到。

你见过全球华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会吗?

看看这里,大陆、台湾、港澳同胞,欧、美、澳、非、各国华侨,精英人群,齐聚一堂,欢歌笑语,其乐陶陶。

这不是夸口,与会华人来自世界各地。就说我的两个旅友,一个日本毕业的医学博士,一个加拿大毕业的医学硕士,是不是精英?言之凿凿。

你听说过员工为交流销售经验,自觉开会到下半夜吗?你看见过百万级、五百万级、一千万级年收入的盈利大佬临场演说,被粉丝推崇的热泪盈眶吗?

看看这里的美国佬,不仅能把手伸进13亿中国人的腰包,而且能让以勤俭精明著称的中国人自觉打工,自觉“出血”,这才叫奇迹!

先看看会议的图片介绍:

看看这张照片,如新公司大门。来这里参加年会的员工,都把自己作为“如新”的一员,个人拍照,集体合影,像回家一样热闹。什么制度能有如此的吸引力?世界真奇妙!

这是大堂的一面墙,不可小看。看到墙上的表格了吗?全球年销售利润在百万美金以上的直销员工都在表上。这是如新的“光荣榜”。他们使公司发财,公司使他们富裕,知道百万富翁是怎么创造了的吧!

公司大厅,巍峨敞亮,够气派,一行6人,笔者拍照。

知道大厅的标语写着什么?“每个员工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条件”, 熟悉吗?知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是如何定义共产主义制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这不是巧合!

再看看这条口号:“赋予人们提高生命品质的力量!”多么嘹亮豪迈!

什么叫一个提高生命品质的企业:老板搭个平台,提供一套产品和说教,员工追随,员工建设,员工拥有,员工获益。真正的由个人所有组合的社会所有制企业。有点绕口,说白了,是不是有点经典共产主义的味道!

这里是实验室,吴小琦博士最清楚。

他是文革后第一批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班出身,曾在儿童医院临床6年,后又赴日本留学、科研,获日本富山中医药理学博士。曾多年从事中草药抗衰老和自然营养治疗研究,长期在这样的实验室工作。

这是总裁办公室,每年的年会对全体员工开放。门口有招待员,轻声地说,“进来吧!欢迎你,朋友!”知道为什么吗?她在告诉你:这是你的公司,总裁在这里为你服务!

这是走廊上的创业股东玉照,一共四个人,年龄接近,创业时都

是小青年。一共5000美金的原始投入,还得四人承担,可想当年这几位的困窘。33年,都成了世界级的富豪。知道什么叫“美国梦了吗?大胆想象,努力奋斗,人生什么可能都有!

这是一堵百万以上收入的“光荣榜”。这里平均每三天培养一个百万级的富豪。羡慕吗?

去看看美国清教徒的价值表述:“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上帝的选民,因勤俭、守信、奋斗致富。”

好好学学吧!

看这一排排圆形的纸牌,浅绿色是每年百万级盈利额的表彰,有300人左右;橘黄色是每年500万级以上盈利额的表彰,有23人;粉红色惊叹号形状是每年千万级盈利额的表彰,有19人。这里展示的都是销售大鳄,粉丝们心目中的神。

这是年1000万盈利额的表彰,已是凤毛麟角,吴博士的榜样。那就和个影吧!

华丽的小会场,各路英豪购买年会纪念品和交流、商讨合作的地方。

大会纪念品,人人有份。

这是签名版,参加年会的会员签名留念的地方,张丹博士欣然命笔。 

这是盐湖城体育馆,可以容纳三万人团聚的会场。中间坐的是百万以上盈利额的荣誉员工。今晚“如新”老板团队,在这里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两万“如新”员工祝贺和汇报。同时有美国最牛的歌舞表演“犒赏三军”。看到没有,“如新”就是这样的公司,开的这样的年会。我是第一次,世界真奇妙。

你好,犹它州!(3)盐湖城

1,大 盐 湖

游历盐湖城,首先要看大盐湖。

这是西半球最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1280米。因为是死水,没有泄水口,太阳蒸发,湖水快速萎缩。1873年尚有6200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中国一个半青海湖),一百年后湖面几乎萎缩了一半,不足3400平方公里,比青海湖小了1000平方公里还多。湖面如此快速的畏缩,可以想见这里的自然环境。目前湖水含盐度高达15—28%,走上了死海的道路。

说是死海,也不尽然,看看眼前的景色,芦苇、碱滩、孤岛、帆船,湖水浩浩荡荡,无尽的寂寞。

再看这张照片,湖水倒映,白鸥翔天,几个姑娘嬉戏,一座村落落寞。这里的水含盐碱量太高,鱼无法生存,只有更低级的藻类和虾繁衍,也就不乏生命的璀璨。

这是盐湖码头,已近荒寂,只有少量的游船。丛密的黄色植物是骆驼刺,独在盐碱沙漠里繁衍。

千百年的湖水萎缩,造成了盐、碱、钾、镁等各类矿物的富集,人们在这里建工厂提炼。有了盐湖城的盐化工业。

拍吧!看这广漠的盐碱滩,这里正在衰落,近期最有前景的是旅游产业。看见对面的岛了吗?那是羚羊岛,羚羊没了,却养育着700多头野牛。

2,摩门教

想了解盐湖城,除了大盐湖,首先要了解摩门教。客观的说,摩门教就是盐湖城的精神标记,这座荒寂谷地里的城市就是摩门教徒的产物。

17年前刚来温哥华就接触过摩门教。朋友告诫,不要接触,因为该教奉行多妻制,颇有点“邪教”的味道。此次来,因为这里是摩门教的大本营,专门在网上查询,才知道:摩门教是《摩尔门经》的信徒,属于耶稣后期圣徒教派,新兴的宗教。因为和主流的新教教会、天主教教会对《圣经》的解释不同,在北美大陆一直被孤立、压抑,其前期甚至受到宗教迫害。

其实摩门教与天主教、新教同属基督教,在教义上没多大差异。分歧最大的一夫多妻的教义进来也得到了修正。但摩门教的历史值得记忆,最主要一点:1846年,摩门教因继承危机和躲避宗教迫害,由第二代教主杨百翰率领4000教众,组成巨大的车队,从伊利诺伊向西跋涉1100英里。历尽磨难,死亡1/10的人口,于1847年来到这荒芜人迹的大盐湖谷地。

170年过去,这里的盐湖城都市区已经发展成了有210万人口的繁华都市,其中一多半为摩门教徒,被称为摩门之都。盐湖城都市区是美国西部的金融中心,城市商业发达,工业繁荣,其电子产业和生物技术在美国有很大影响。被美国人称为“西部十字路口”。

进入21世纪,该市大力发展户外旅游,最有名的是自行车和滑雪,并且举办了2002年冬季奥运会。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影响到中国在青海湖兴起了户外自行车运动。

这里还是旅游度假胜地、有众多的国家公园,包括犹他公园城滑雪渡假村拱门国家公园

听明白了吧,美国中部的金融、商业,文化、旅游中心,犹它州首府,真正的大都市。否则,何来“如新”这样的商业巨头。

好,那就先从摩门教大教堂开头:

摩门大教堂,也称摩门圣殿,全世界摩门教徒的圣地,正式名称:末日圣徒圣殿,建于1853年,40年后完工。尖顶圆柱,塔形大门,门顶站着一只老鹰。典雅大气的哥特式建筑。曾作为半年一度的摩门教圣徒大会会场132年之久。大礼拜堂有3500个座位,拥有世界著名的摩门教大礼拜堂合唱团,有世界最大的管风琴。盐湖城的灵魂,标志性建筑。你看到的这张照片,是距离大教堂近百米距离的拍摄,可想建筑之阔达辉煌。

知道吗?摩门教170年前,经历了一场旷古未有的“长征”,如今在世界已拥有1500万教众,看看这新兴的“耶路撒冷”。

这是不同角度的拍摄,因为广角不够,略有些倾斜。也是为了突出人与教堂的比较,何其渺小!

盐湖城因摩门教而生,因摩门教而盛。这里近60%的人口信奉摩门教,是否有些邪性?没感觉,倒是宗教建筑恢弘瑰丽,市容整洁,秩序祥和。站在这宗教建筑群中,总有一种灵魂洗涤的快乐。网上报导:这里是美国犯罪率最低的城市。

信仰没篇幅讨论,但我知道:有信仰才会有敬畏,有坚定,有承担!

大教堂不对游人开放,这是临近的大礼拜堂内部;辉煌的大厅,天幕垂红,悬窗透亮,巨大的管风琴,整齐的廊柱,无言的神圣。

这是教堂广场,在圣殿左侧,周边有约瑟夫史密斯纪念大楼、狮子屋、蜂巢屋、教堂历史艺术博物馆等一组建筑。

这是教堂历史艺术博物馆的耶稣塑像。看看吧,恢弘的天幕,缀满星辰,耶稣俯视人间,慈爱地伸开双臂大声疾呼:人呀人,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3  盐湖城区

了解了大盐湖,摩门教,下面是了解盐湖城区。按照旅游地图,驱车走向山区。观看城市,为何要走近山区?看看这张照片,“摩门教大迁徙纪念园”,也称遗产公园。明白了吗?170年前,杨百翰率领摩门教迁徙车队就是从这里走进大盐湖谷地。这里是他们从山区走出,驻扎的第一个营地。可以说是盐湖城的发源地。后人在这里建造“大迁徙纪念园”,立碑,雕刻,建博物馆。以艺术手法还原那场可歌可泣的宗教长征。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大迁徙纪念碑”。

我们到来正有一群孩子在这里参观,由老师带领,讲解那些雕塑和雕刻的故事。这是摩门教的“历史传统教育”。对那场大迁徙的故事和意义,这里的人会世世代代流传。

为使后人记住那亘古未有的长征,盐湖城人把7月24日定为先驱日,每年举行纪念。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然后沿着“移民溪”慢跑五英里。在纪念广场举行吃西瓜比赛和鸣放糖果大炮,以纪念先辈们远征胜利。并以音乐,舞蹈的方式,重演当年先辈跋涉、垦荒、开矿,建设家园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犹他大学合唱团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曾经访华,在国家大歌剧院表演。

这是在摩门教大迁徙博物馆里看到的美国立国时期的国旗。只有13颗星,代表美国立国时期的13个州。200年前的文物,在美国这就是最久远的记忆。

告别遗产公园,来到犹它州立大学。这是一所有三万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现代大学。值得提出的是,它成立于1888年,离宗教大迁徙结束仅41年。可见摩门教对世俗教育的重视。这是从大学山坡上拍的盐湖城全景,一座很现代的城市。

这是盐湖城艺术博物馆,地处犹他州立大学。

赋词一首:“老夫聊发少年狂,高举手,猛舒张。年过甲子,雀跃在学堂。为寻风光随性走,笑山高,乐水长。“这是犹他州立大学校园。看见没有,吴晓琪、王月华夫妇和张丹,平均65岁,乐呵的跳高。

这是盐湖城的中华门,很有点气势。知道吗?这里有大约5000华人,有个不长的唐人街。我曾问一个香港来美国的华裔姑娘,她是否加入摩门教会?她告诉我,他们一家都入了摩门教。她还告诉我:香港1980年建立第一个摩门教分支,到2017年已有3万多教徒,是摩门教发展最快的地区。

盐湖城会议中心,中国人简称“盐宫”。

4  冬奥会场

盐湖城,小地界,名不见经传。怎么突然闻名遐迩?因为举办了第十九届冬奥会。

一个精彩的故事:争办奥运原本平常,竞争而已。第十九届冬奥会由美国盐湖城、加拿大魁北克、瑞士锡永、瑞典俄斯特松德竞争。盐湖城击败对手,荣获举办权。这是意料中的事,盐湖城本身就有优势。可出了意外,爆出了贿选丑闻,轩然大波。

爆料、调查、折腾,导致多名奥运官员解职、辞职。可奥运还得办,而且办的不错。坏事+好事,盐湖城出了大名!盐湖城奥运村也因此成为旅游胜地。

来都来了,刘重提议参观,举团响应,抽出半天会议时间,走向冬奥村!

出发,第一站,park city (城市公园)。群山、秋水、胡杨,猩红的灌木。这里公园无人管理,门口停车场,投币买票,10美元一车,无论人数。

再前进,GPS导航,把我们领到久负盛名的沃萨奇岭。一条小路陡峭,径直拐进山谷。沿小路攀升,沿途一座座设计别致的别墅。车开到半山,停车巡视,头顶天高云淡,四围别墅棋布;脚下,绿野葱茏的高尔夫球场。美!我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富人区,豪华在这里养成!

正自感慨,一辆山地自行车从半山风一样的冲出,骑手大声向我们打着招呼,绝了,竟是个精干的老奶奶。惊诧莫名!知道了吧,这就叫高档社区,这就叫美国式生活!

看看这崖壁上的别墅,屋顶上的小路。美吗?置身无限风光,乐不思蜀!

沿小路上到山顶,进入一片白杨树林,见过如此挺拔高耸的白杨吗?而且是在山顶。

翻过山顶,眼前一条条索道,一道道山沟。明白了,我们已从后山走进奥林匹克村。刘重、张丹夫妇在奥运旅馆平台合影,身后,冬奥会的雪道。

看见远处那座小镇了吗?那是奥运村,运动员生活区。

一天旅游,对盐湖城有点印象了吗?梳理一下:大盐湖+摩门教+城市区+奥运村=盐湖城,

如果还说不清。那就简短截说一句话,美国中西部的现代都市。

你好,犹它州!(4)

10月14日  胡杨的记忆

4天会议结束,2万多传销大军依依惜别,盐湖城消停了不少。人呢? 大多数走上了景观大道。

不奇怪,犹它州是天然的旅游胜地,况且多数人都看过美国大片《阿甘正传》。阿甘在戈壁上长跑,那个瑰丽壮阔,那个风情万种,放得下吗?

至于我,开会只是捎带,旅游才是目的。老刘租了一辆7座面包,上午10点出发,正式踏上旅游线路。

这是老刘制定的旅游路线,8天,3000公里。从盐湖城出发,在犹它州和亚利桑那州之间画了一个圆,再回到盐湖城。为了这条线路,老刘查了大量资料。目的,把这一带的旅游景区一举拿下。想了解我们的旅游嘛?请先认真查看这张旅游图。

  • 第一天,离开盐湖城,中午走进犹它湖州立公园。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看看这里的骆驼刺,不仅美若鲜花,而且几乎一人高。到这里是暂时休息,更重要——午餐。为一路饮食,老刘、张丹夫妇费心了。不仅带了刀、叉、碗、筷、锅、盆,还带了案板、煤气灶。更心怡的是,吴小琦、王月华夫妇是真正的吃货。不仅煎炒烹炸样样精通,还通晓日本料理。最拿手红烧肉,受到圈内朋友的一致称赞。旅游就得有这样的朋友,吃喝玩乐都不耽误,而且是超级的享受。下午走进山区,看看这张照片。向上,绿色灌木覆盖着山体。
  • 向下,金光灿灿一条大道。美吗?谈不上,但小风光蕴含着大景观。何以如是说?想象一下,前方是谷口,走进去,鸟瞰,从空中看,两侧青山夹护着一条金光大道,该是什么景象?旅游是要有想象力的! 
  • 看这里,转过山口,鸟瞰来了!怎么会?停车,爬上左侧高山,向下瞧,是不是藏着一条金光大道?美是随着大自然的生命周期变换的,并非一定在景区,更多的时候,就在这普普通通的山道。
  • 看这公路两侧的胡杨,金光灿灿,是不是美得冒泡!
  • 胡杨,在中国是西北的象征,散布在内蒙、甘肃、青海、新疆杳无人烟的山沟、戈壁。被国人称它为“三千年不死,死了三千年不倒,倒了三千年不朽。”的万岁树。中国人赞美胡杨,以胡杨精神骄傲。也许是因为骄傲太多,我一直以为胡杨稀少。其实不然。不仅中国西北到处可见,美国西部更是遍布大地。而且,越是干旱,越是妖娆。看到这茂密的胡杨林,像见到久违的老“朋友”,举起照相机,格外关照。你看这金色的大地,不由你不走进去瞧瞧。普通吗?很普通!珍贵吗?那是顽强不屈的精神炫耀!
  •  走下来,沿河探索,美艳的金秋居然隐逸着一座迷你纪念馆。一间木屋,一道围栏,有木牌说明。这里在1870年曾居住过欧洲先民。最多时,30多户人家。如今人去屋空,只剩下这间木屋作为纪念。
  • 不知这里和那个时期的摩门教迁徙是否有关。但可以看出,木屋很小,曾是六口之家的居住地。可以想象,170年前,美国的先民,拖着疲惫的身躯,组成一支浩荡的车队,从这胡杨林里穿过。陪同的是金色的胡杨和一条清清的小溪。山崖高耸,胡杨矗立,金色的奔溪,想想,人都醉了。于是几户人家留在了这里。 170年过去,人走了,留下这小木屋,这大美的胡杨林,供后人凭吊祭祀。
  •  
  •  150年过去,人事已非,风光依旧。看看这里的金秋:山崖、溪流、胡杨、倒影,明白了吧,为什么先人把村庄建在这里,因为美得一塌糊涂!
  •  夜宿Cedar(克达)  city 小城。这是老刘早已定下的旅店。
  • 上街采购,商品齐全,不乏中国食品、调料。也难怪,近代,美国是中国移民的首选,即使在这荒僻的小镇也不乏同胞。还真有缘。黄昏,小镇,小旅馆,居然来了两辆写有汉字的旅游大巴。100多人的江西旅游团。能想象吧,几乎瞬间,旅馆走廊,庭院莺歌燕舞,江西调的汉语闹翻了天。

你好,犹它州!(5)

15日 野山和丹霞地貌

昨日进城,月光下一座彩色的山丘。凌晨,顶着寒星,踏着月色,走进这神秘的彩色。

走在犹他洲大地,最诡异的就是山。眼之所见,几乎都是干枯嶙峋,斑斓多彩的山脉。山顶,岩石裸露,红白相间。山腰,有限的植被,大都是灌木,黑绿纠缠;最美山底,成片的胡杨,金红一线。游弋其间,山山成景,处处公园。就说这不知名的小镇,因为依山而建,说不尽的美艳。

你看看这两张照片,山体起伏错落,红白相间。山脚,清凛凛的小溪,胡杨装点。不禁从心底涌出一句诗:“山吐丹霞千般彩,水映胡杨万点秋”。你知道这里叫什么名字吗?“城市花园”。要知道,我的镜头后面是一排排的别墅。美国人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河山。羡慕吧,美国人是泊来客,来到北美,面对万千景色,率性选择,自然是最美的家园。

按照老刘的安排,今天第一个节目,卡纳维(Kanaraville  Falls)州立国家公园。来回十几公里的山路,况且只有一上午的时间。计划早早出发。临走,情况来了,只能拖延!

什么情况?我们的江西同胞,不适应北美自助餐的道德规范。早餐大声喧哗,哄抢而食。抢就抢吧,还不吃干净,留下满桌的残渣剩饭。留下就留下吧,还不知道收拾,一哄而散,早早坐车跑了。这下苦了刘重、张丹。他们下来的晚,面对100多人的残留。作为中国人,你说该怎么吧?收拾吧,我们四个都赶来帮忙,也用了半个小时。张丹说:就当是爱国,给中国人留点颜面。

9点总算出发,来到公园。背上摄影包,拿起手杖,沿路爬山。你看这张照片,刘重揣着双手正往上爬,其余人随后。再看这张:太阳东升,照亮垭口,山体一片通红。看到那个山口了吗?巍峨耸歭,底部有溪流。

走进谷底,一条小河,无路!可国家公园怎么会无路?看见前边有几个青年在手脚并用的爬山,那就跟着爬吧。六个平均64岁的半大老人,吃尽了苦头。我沿着泥石流残迹先爬到山顶,四望:荒野茫茫,山重水复,就是没有路。可明明听到垭口内有人唱歌?

回返。爬山不易,下山也难,看刘重两口子,相扶相帮,堪为楷模。好容易退到沟底,认真查看,明白了。山水上涨,淹没了路面。路就在脚下,在潺潺溪流。无从选择,拿出登山杖,换鞋、踏进水中。

总算走上垭口,合影。看看这山上巨大的红石。注意脚下,换鞋了。老刘、吴博士、王月华都穿着拖鞋。张丹干脆旅游鞋下水,只有刘彬燕穿着正宗的雨鞋。

淌水过河,你以为容易吗?须知,那天凌晨,气温只有零度,呜呼!

走上垭口一个来回,计步器记录15000步,而且是在峡谷踏着溪流,不小的考验,老同志们都及格。

下午,12点40来到著名的森达瑞克(Cedar Breaks National Monument)丹霞大峡谷,路边有标牌,注明:海拔1035米。  

走近,惊诧,从未见过的怪异景色!

看这峡谷:从上向下:一排排、一层层猩红、灰白的岩石立柱。从右向左:猩红纠缠着黒褐,交错过度。峡谷底部:幽玄黒暗。千尺之下,隐隐约约,怅怅洋洋,灰红夹杂,矗立着数不清的石柱。峡谷奇观

太大、太杂、太雄奇、太诡异。

这张是长焦拍摄的局部。仔细看看,阳光射入谷底,照亮前景,明暗耦合,充满动感。像什么,地狱中的火焰魔窟?刚从绿野松林中穿出,猛然见到如此奇景,惊诧莫名!老刘感慨:如此奇观,美得不像话,一辈子不来一次,活着都冤枉!

看看刘重,不仅来了,而且背对千尺峡谷,立此存照。活得有滋有味!

这是拿长焦拉过来的集体合影。大背景、小人物。无从想象的外延,无发描述的背景,一股奇幻的震撼。难怪美国科幻电影用这里做月球表面的外景地。

看这一家五口,本地人。出乎意料的是,8岁的哥哥能说一口汉语,并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介绍这里的景色和他的家族。他的旁边站着7岁的弟弟,也在努力用汉语表述。你看,妈妈肩上还抗着一个三岁的小不点,也在向我们招手。不知为什么这一家人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能在这美国大西北遇到中国的小“粉丝”,怎能不留念合影。

5点40 下山,走进山谷:沼泽、草甸、灌木,无边的绿洲。犹他州不仅有奇峰怪石,峡谷荒丘。更有着小河流水,牛羊无数。

7点半,来到宿营地潘贵(Panguitch)小镇。旅馆后窗对着茫茫的草原。畅开窗户拍照,留下这难忘的景色!

朋友,好好看看这些我亲手拍的照片,因为语言的表现力不够,照片展现的才是真实的犹他州。

在我写游记的时候,再面对这些照片,不禁从心底呼出:你好,大美的犹他州!

你好,犹它州!(6)

16日  最美的公路,火红的布莱斯峡谷

清晨的“潘贵”小镇,冷冷清清,悄然无声。这是那种真正的美国西部小镇:单薄狭长。几户农庄汇聚,一条街道朦胧,有数的两个汽车旅社,几座餐馆、商店,数点霓虹,一座教堂高耸。

拐过旅馆屋角,一座农庄:牛圈、马厩、库房,农机,几点灯光。灯光外:无际的草甸,淡淡的红晕。

何为美国?实在说不清。国人以为都市、楼群、霓虹,我看到的却是这里的悄然无声。我以为这才是美国的原型,它的荒寂粗粝所展现的无限前景,激动着一代又一代移民。还记得上世纪美国的西部电影:骑在马上的牛仔,全副武装的硬汉,淘金的人潮,热闹的酒馆,妓院。美国人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枪,涌进西部,西部因此成长出自由的魂灵。美国人的得天独厚,就在这里,就在那些被人们称为“红脖子”的硬汉农夫,他们蔑视一切对自由的压迫,对着世界,高声疾呼:我有一个梦!

看看这张照片,一道围栏,两栋农舍,一座库房,遍地农业机械,戈壁上的农庄,再普通不过,但就是他们,托起了美国的西部。

这是农场饲养的马,剽悍英俊,是不是有点美国佬的气质。

街道两侧,走出去数十米就是无边的草场,枯冷寂寞。傍地的骆驼刺,一棵枯树,一脉山影,大美无声。

9点出发,零下4度。9点半,前方一道红色峡谷,走进全美最秀丽的公路。

9点出发,零下4度,沿途草甸河湾,牛群漫散。9点半,前方一道红色峡谷,走进全美最秀丽的公路。

最秀丽不是白说的,不仅地图标明,有终有止。而且沿途有自行车道,供游人赏玩采风。这里就是大门,很独特,12号公路的起点。

公路太美,景观太秀,左顾右盼,看不过来,车是没法开了。那怎么办?下车采风,合影:秀秀恩爱。

看看路边的奇山异石。一脉土林,傍地红柳。下车照个相吧,留住这大美的公路。

看看这张照片:行行重行行,携友追美景,人在画中不自知,风情万种成陶醉,痴情!

10点半,从最秀丽公路直接走进最秀丽的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Brice)。这里卖年票,以车为单位,一车(不论人数)一年70美金,任游美国国家公园。和中国的旅游年票比对,惊呼:“太便宜了!”

布莱斯峡谷公园独特,首先是大,我们一天在这里仅开车累计不少于两个小时,据说走了还不到三分之一。

其次,有最壮观的丹霞地貌。

“丹霞”是个学术名称,也不尽然。古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端”。在诗里丹霞不是名称,而是美的描述。古人用这“描述”,命名了广东韶关丹霞山,就有了丹霞地质的学术名称。今人留美学者冯景兰将丹霞地质概括为:“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峰林状的地形。有点绕嘴,说白了就是红色的石林、土林,中国到处可见。

可见归可见,我也见过很多,可很少这里的阔大经典。昨天的森达瑞克峡谷只是开了个头,看看这里,美得无法无天。 

布莱斯峡谷公园, 并非真正的峡谷,我以为更像一个巨大的天坑。因其众多的红色石柱参差排列,像一个坐满看客的露天剧场,被美国人称为:天然石俑(石头兵马俑)的殿堂。这里1850年首先被摩门教信徒开发,并于1928年开辟为国家公园。

走过去看看:火红的天坑,无尽的石墙,石笋、石柱,参差崩裂,火焰一样的升腾。细看,说是山,被无数沟壑斩断:说是谷,齐刷刷挺立着无数峰峦;说是石林,峰峦被一道道石岗隔开;石岗连接着石堡,“石门”,颤颤巍巍的“石伞”······。更奇特,山底下有蜂巢一样的石洞。左右通衢,上下勾连,无数的暗道,可圈可点。能想像吗:站在高台,脚下歌声委婉,不见其人,只闻其声,谜一样的大天坑。

你看这张照片:众多的尖塔,顶着头一样的石块,有的还有脖子一样的石柱接连,悬不悬?我感觉,随时都可能坠落。你再看,这蜿蜒的石墙,布满裂痕,也许一阵风就会塌陷。更别提石墙之间的参差地基,看上去,浮沙一样的“松软”。能想像吗?这万千景象,是千百年来,被风、被水、被严寒、被酷暑,刻刀一样的剥蚀,真正的天工开物,把这红色砂岩雕刻的说不尽的奇幻。

你再看这里,像不像古堡要塞?有城墙,有箭垛,有堡垒,有塔楼。再看这色彩,黒褐、猩红、杏黄、灰白,五彩斑斓。

看这张照片,峡谷像一个巨大的迷宫,观光道路层层盘旋,这是我从上层俯拍的合影。,

看这盘旋的小道,高耸的石门,从这里走下去,层层下行,可达谷底。有游客告诉我们:谷底有条路,可在石谷洞穴中穿行,大约10公里从另一个方向走出地面。可惜要10个小时,而且要在陡峭的峡谷攀爬。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估量一下,只得放弃。

可放弃也没那么容易。峡谷太美,峡谷太奇。走全程不行,那就下到谷底,那里隐约可见黑压压的松林。旅游,越是神密,越有吸引力。看看这张照片:最年轻,平均63岁的吴小琦、王玉华夫妇,行进在这2公里长,上百米高的陡峭山路。看他两人,飒爽英姿,相偎相依。再看看他们身后的峡谷小路,蚂蚁一样游客,可以想象峡谷的宏大。其实,我们实在不算什么。在我们上下峡谷的过程中,竟然看到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踟蹰而行。这些高龄攀爬的老人基本都是美国人,比起来,我们只能算小兄弟。最厉害,居然有坐轮椅上下峡谷的老人家,由子女推着,那份追求,那份持守,真叫人佩服。

这是公园里的全景观景台,够得上阔大,从这里下瞧,一片火红。印第安人认为此情此景是天神降火,惩罚人类的记录。

这就是那“一片火红”的巨大天坑。坑壁上一排排的石柱,中间一根“擎天柱”。像不像男性生殖器?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生殖图腾。

看那些高耸的石笋、石墙,一排排,一队队,像不像城堡要塞?再看那乌压压黑沉沉的森林,像不像漫山遍野攻城的士兵。站在垭口,迎着长风,任情想像,历史在这里幻化,美的迷迷糊糊!

看这天坑的色彩,近白远红,夹杂着浓绿,色彩纷呈。怎么让我想起了两军对垒,“十面埋伏”。

看看这张照片:像不像一排排相接相连的拱形屋顶宫殿的内部。想象一下:战争结束,残损的皇城古堡。

看这张照片的右上角,那里是观景台,有两个游人,用放大镜仔细瞧,知道了吧!什么叫“天塌地陷”?此其谓也,石坑大的一塌糊涂。

这是路旁的景色:“天生一个仙人洞”。怎么形成的?这里有标牌介绍:这里,6000万年前是个大湖,1600万年前,地壳剧烈变动,逐渐上升。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水流浸润岩石,带走大量泥沙,加之寒暑变化,热胀、冷缩、风化,逐渐形成现在的景色,眼下这座“仙人洞”,海拔9100英尺(3000米左右)。

辛苦了,弟兄们。虽然没有走谷底的大回旋,也攀爬了近六个小时。饱览了美国西部独特的丹霞景色。吴博士说,仅此一地就不虚此行。这是最后的合影,记下这难忘的时刻!

你好,犹它州!(7)

你好,犹它州!(7)野路子和马蹄湾(17日)

早早出发,寻找“幸运”。什么幸运?走进波浪谷的许可证。

波浪谷,印第安人保留地,犹它州旅游的“大明星”。大美奇艳,景色独特,具有强烈的唯一性,受到举世旅游者的青睐。

美到极致,也就仅此一家。虽说秀色可餐,可僧多粥少。为了保护这独有的地貌,美国人确定,每天进谷不得超过20名游客。怎们确定幸运者?一个古老的方法——抽签。一半在网上,一半在现场,中签者无异于中了“六合彩”。

此刻我们就走在这寻找幸运的行列。

来之前,看过幸运者拍的波浪谷“玉照”:波浪纹理,红白相间,说不清的明艳奇幻。说不清,还想让你们理解我们此时此刻的急切心情。从网上荡下两张给你们看看:

第一张,从地面走进地下;第二张,波浪谷的地底奇观。看明白了吗?有些混乱?特别是第二张照片。为什么,有些奇幻。怎么奇幻?红白纠缠,明暗翻卷,怎么看,都像是走进了四维空间。不是美,而是奇!看久了会眼晕头旋。

不愧是天下绝景,旅游奇葩!眼下就在我们的身边!可能不能看见还是未知数,知道我们此时的心情了吧!

早早来到现场,已然是人满为患。这里分里外两个空间,外间是旅游风光展览,一个展厅布满奇奇幻幻的宽幅照片。有解说:

波浪谷的岩石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被一层层浸水的红沙覆盖,天长日久,形成了层叠状的砂岩。砂岩 经过亿万年的冲刷,在石表面刻画出凹陷,加上含有炭、氢的雨水冲刷,形成不同的色彩和条纹。造成令人目眩的三维立体效果。

看明白了吗?我对说明词做了筛选。主要三个词汇:红纱、水浸、时间。成就了这令人目眩的地下空间。

里间是个能坐百十人的会议室。人们在等待,听一个老爷爷调侃:“抽签靠运气,有的人来了两三次就能中签,有的人等了半年也没戏。中了签的也别太高兴,你们想去的地方,荒无人烟,没有路标,没有导游,全然的原生态,行程艰难,你也许回得来,也许就留在了里面!”

说的好悬,不时引起笑声。我想,这老爷爷的夸张,也许就是为了降低抽签者的期望值,省得待会抽不中沮丧。

老爷爷一边白话,一边指导大家填表,表上有号码,那是中签的依据。我们的号码——88号,吉利,私心窃喜。

抽签开始,会议室挤满世界各地的来客,竟然有270人,中签率不到4%,大家敛声息气,气氛有些微妙。

9点,老爷爷摇动一个小铁笼,里面有几个木球。第一个木球滚出,于是有了第一声吆喝:“17号”, 一人欢腾,众人叹息,一片祈祷,神秘中增添了几分神圣。

“38”!“47”!“44”!、、、、、、······,终于悬疑落地。“88号”,多吉利的数字,在美国,没戏!

虽然没戏,仍是一场值得赞叹的经历。知道了什么叫美式平等;简单得让人叹气。而且,几十年就这一招,有钱、有权、有人,歇着吧,这里不是中国,没戏!

波浪谷丢了,回旅馆结账,前台老大姐为我们惋惜。主动向我们推荐HOSEROKE(红色拉克谷),据她们说,是个尚未开发的景区,小号的波浪谷,“美得很”,值得一去。

那还等什么?出发!

犹它的山谷,多彩的山脉,遍地的灌木,猩红的土地。车在颠簸,前方路中央一只死兔。正在犹豫,路旁灌木丛齐刷刷闪出一排“头”,“袋鼠?”刚从澳洲回来的妻子惊诧!

停车,举镜头,细看,非也,傍地飞奔,蹦蹦跳跳,一群傻狍子。

看看吧,跑两步就回头张望,而且齐刷刷的,傻不傻!

爆土扬灰50公里。来到停车场一看,有三、四十辆车。原来没抽上签的人都来这里了。其实,这就是去波浪谷的山路,不同的只是,我们拐向了另一条山谷。

网上查寻,HOSEROKE(红色拉克)山谷,共四处景点,分别距离:1.7英里,6英里,13英里,16英里。不仅是山路,而且有路牌警告:“山地危险,不得一人独行!”这是个三不管地界,犹它州和亚利桑那州的交界。

如何定夺?集体决策,照顾老同志,只去最近的景区。

这是临行前的集体合影,看看远山枯槁,遍地灌木荆棘,弟兄们手持登山杖,有点悲壮。(老郭在镜头外拍照)

看看这张:一条峡谷,两侧红崖,遍地衰草,五个蚂蚁一样的人物。

能想象顶着大太阳走在山谷的景象吗?老郭爬上了周边的山梁。看看那些猩红的山丘,巨石盘旋,一层层的岩石,波浪形的纹路。吴小琦定义:“螺丝转峡谷”。

“螺丝转”峡谷全景,美不美?很难见到的地貌。

罗斯转峡谷尽头有一条地裂,这就是第一号景区。走进去,深深的裂隙,阳光从头顶摄入(中午1点)。给刘重、张丹夫妇来一张纪念照。红色的岩缝,一半黑紫,一半猩红,说不清的纹路,有点意思吧,是不是也有点波浪谷的味道。

这段,两侧黑紫,尽头猩红,刘彬燕立此存照。

看看这段,一条黑紫的狭缝,吴小琦、王月华夫妇。脚下,红纱伴着碎石;头顶,一条狭长的裂隙。这尚未开发的野路子景区,刺激。

顺裂隙前行也许有五六十米,出现断层,垂直向下十几米,黑黢黢一条孔洞。年轻人攀援而下,据说前行百米,可从后山穿出。老同志们有些怵,打道回府

这是告别野路子景区的合影。老刘命名洞口的岩石为“千层饼”,摆了几个造型。又是“螺丝转”,又是“千层饼”,都是以美食命名,看来是饿了,张丹、吴小琦谋划,晚上炖红烧肉。中午怎么办?一人一个蒸土豆(很大哟),一个鸡蛋,再来点盐,有没有点战地野炊的意思?还真是一道美味!

   你好,犹他州!(10) 马蹄湾

再前行,亚利桑那州。下午6点来到科罗拉多河大坝。这不是那座1935年竣工,被命名“沙漠之钻”的胡佛水坝。而是1959年建造的格兰谷水坝,为此形成了一座美丽壮阔的“鲍威尔湖”(Lake Powell)。

走进大坝,从车上观赏,深红的峡谷,近百米高的崖壁,科罗拉多河徜徉谷底,好壮阔的景色。知道了吧,我们来到了大峡谷。

大峡谷声名显赫,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裂缝 , “世界七大自然奇观 ”之一,与珠峰、贝加尔湖齐名。几乎就是美国的代称。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大峡谷全长446公里,平均深度1200,宽度最长20公里,最窄就在我们的车轮下面,500米。是科罗拉多河经过数百万年的冲蚀形成,最大的特色,巨大的裂缝,色彩斑斓,峭壁险峻。

446公里,可看的太多。大坝不多滞留,在这一带我们还有两天的时间。今日的目的地“马蹄湾“,科罗拉多河第一湾。

马蹄湾,科罗拉多河上的重要观景点,亚利桑那州的旅游大明星,在中国一定是五A级景区。可在这里是全开放的公园,不收门票,自由观赏。我们下午6点半赶到,从停车场走过去大约2公里,夕阳下,蚂蚁一样蠕动的人流,正是马蹄湾最美的时刻。

 “第一湾“我见得多,最多在中国。而且很集中,在四川,云南,西藏交界地区的三江并流。

为什么提起三江并流?不是为了突出中国。而是都是举世闻名的大峡谷,都是世界自然遗产,都是第一湾,而且各有各的特殊景色。我把中国的三江第一湾罗列在这里。方便你比较一下,也许更能增强你对马蹄湾,天下第一湾的认可。

这是从远处看到的马蹄湾景区,莽莽荒原,遍地骆驼刺,一条大裂缝。看看裂缝边上蚂蚁一样的人群,景区就在他们的脚下!

看看这“小峡谷”,“红山黄盖头,大河向南流”,有点意思吧?像不像兰州黄河的刘家峡。

这就是马蹄湾,我站在巨石上拍摄。可弟兄们害怕,不肯再往后退,拍不到全景,没辙。就这,也是很了不起了,大多数游客连这里也不敢站。

设身处地想想:千尺绝壁、一江碧水,冷风呼啸,还要站在悬崖边上,就算没有恐高症也受不了,这已经够得上是“江湖豪客”!

这是我拍摄的马蹄湾全景。举着照相机,探身向前,风呼啸着,时强时弱,腿僵直,微微颤抖,镜头里的景色仿佛在倾斜,头有点晕,够得上是心惊肉跳。

马蹄湾虽然只是个观望点,但景观最富代表性,也最震撼。看看对面的高台:随处可见的裂痕,铺满苔藓的浅绿色平台,猩红的崖壁,翠绿的河道。再看这个圆环,很标准,很气派。你仔细看,河里有船,两个白点。你尽可以想像,这场面的巨大和震撼。 客观说,马蹄湾的阔大也许没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的第一湾那么大。但从景观的多彩、震撼来看,无疑在这众多的第一湾中首屈一指,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湾。

看看这张,面对翠绿色的峡谷,一个姑娘站在高耸的崖壁。“山自高高,水自迢迢(条),长风猎猎,斯人独娇。“这已经够得上是“江湖大侠”了。

看高台上的这位,爬上景区最高的山峰。这属于“驴族”里的疯子,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级的。我们这个档次的游客没资格评价。 

这前面的照片基本都是我自己拍的。可我的照相机只有24mm的广角,很难拍下更开阔的镜头。这两张是用的别人的照片,都是航拍,一张拍的是从更高的角度俯瞰马蹄湾全景。一张拍的是科罗拉多河大峡谷的气势。你认真看看,用心感悟一下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原始、苍茫、壮阔!

你好,犹它州!(8)

羚羊谷和格兰谷大坝

清晨,独步小镇,走出去,东北,远远地三根高大的烟囱,那是纳瓦侯火力发电厂;离那不远向西,巍峨耸歭的格兰峡谷大坝。用长焦镜头扫描,办公区,大坝、鲍威尔湖,朝阳下,格外壮丽!

昨晚夜宿配置镇,紧邻科罗拉多河。西部小镇,商业繁荣,齐齐整整,游人如鲫。小镇何以繁荣?因为附近集中了马蹄湾,羚羊谷,格兰谷大坝几个著名景区,自然成了旅游者的理想驻地。

可你知道吗?这里50年前还是一派荒寂。没有大坝,没有大桥,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要想越过大峡谷需走出300公里。自然更谈不上旅游景区。那时这里是印第安人躲避迫害的栖居地。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危机。为了化解大萧条,胡佛政府鼓动投资大型公共工程,科罗拉多河引起各方的注意。1936年建成220米高的胡佛大坝,年发电量42亿度,位居当时世界第一,被誉为“拉斯维加斯之母”,美国富强的标记。举世赞誉!

真富强吗?有点含糊。为什么?大坝运行几年后发现,自然水系截断,淤泥堆积,大坝难以持续。怎么办?美国人晕了,跑到这里,计划再筑一座大坝,拦住淤积。预测可延长胡佛大坝800年使用期。好主意!于是再铸辉煌。有了这格兰峡谷大坝和大坝上的鲍威尔湖景区。

辉煌了吗?又是50年过去,人们发现,不要说淤积问题无解,生态也遭到破坏,特别那些可怜的科罗拉多鱼。随着旅游经济的兴起,人们才想起,湮没在水底的格兰峡谷。要知道,它比当今的“大峡谷”还壮丽。

时间提出的问题,人们在权衡利弊。到底该不该修建这两座大坝?是金山银山重要,还是绿水青山重要?半个世纪过去,舆论越来越趋于统一,美国人已经在探讨推倒“胡佛”、“格兰峡谷”水坝体系。

你想起什么了吗?葛洲坝,三斗坪大坝长江水坝体系。要知道,科罗拉多河与长江都是“母亲河’,不同的只是,长江大坝淹没的是有着3000年文化积累的三峡,“母亲的壮丽”!

今天上午,老刘安排参观“羚羊谷”。

“波浪谷”因为保护自然,限制旅游名额而名声鹊起。可游客千里迢迢来了,又进不去,总的看点什么吧?最重要,国家把“波浪谷”划为保护地,可那是当地印第安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总不能一有好处就给国家拿走,于是有了“羚羊谷”,小一号的“波浪谷”。“羚羊谷”没有“波浪谷”的名气大,没有波浪谷的风景奇。但都属于沙漠、水浸、地质压力造成的地理奇观,有相同性,可替代性。特别是不受保护区游人名额限制。而且收入归当地印第安部落。这下有了印第安人和游客两个积极性,据说旅游季节天天排大队,生意火爆。

来了,印第安人经营管理,还真不可小看,停车场、旅游中心、展馆、小卖部、经营的有模有样。“波浪谷”是国家保护区,重点在保护自然景观,不计较经济效益。这里不同,印第安人执政,赚钱第一。游人按时间、地段收费。快速走,普通地段33美金一位,慢慢拍照,走风险区,收费更高。买票有学问,老刘刻意等到11点40。为的是下到谷底正好12点到1点,阳光垂直照射,地下洞窟更明亮,有利于摄影。

至于人数,早已排出了500多米的队伍。我们到来,看到一队队的游客由印第安导游带队进谷,每队大约50人左右,两个印第安人管理。一队进去,等五分钟,第二队再进,络绎不绝,很有点中国旅游区的味道。

最惊奇,这里的印第安导游大多会说几句汉语,说的最多的是:“先生,小姐”,“快,跟上”,“慢慢的”,“马马虎虎”,“很美丽”,发音洋声洋气。记得陈佩斯演的小品“卖羊肉串”吗?就是那个味道。

这是走进地峡前的合影,看看,虽然平均65岁,可仍是雄赳赳,气昂昂,很有点走遍天下的意味。潇洒吧,老同志!

 

看看,这是著名的窄缝型峡谷。地表一条裂缝,直通谷底,游人登着铁梯排队进入。这里更像一个放大的敞开地道,地下的崖壁,浑圆陡峭,一层层的纹路。岩石,猩红、黑紫,卓然分开。 不由你不惊奇。

看这张照片,S型的裂缝,光线从头顶照入,上面猩红,下面黑紫,崖壁纹路旋转起伏,说不尽的诡异。

由于是在谷底,光线暗,又是在行进中,不能用三角架,相机ISO(感光度)调到最高,暗部有噪点。

看这张,用广角镜头仰拍,看那一层层的纹理,向上收缩,像不像一朵盛开的玫瑰。

这里裂缝曲折,百转千回,很多小缝仅可一人侧身而过。举镜拍摄,左右腾挪,况且一路追随的印第安老哥一个劲的催促:“快点,跟上,马马虎虎的啦”。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却无法静下心来观察、取景。好容易扫描到一个好的角度,又前夹后挤,四处穿帮,急也急死了,没辙!

千层波纹,说不清的浪漫。

吴小琦夫妇在谷底。光线从头顶摄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又高又深的洞,头上是个比较大的裂缝。

这是羚羊谷底,也许有三四层楼高,就像是景区的大堂?这里最适合集体合影留念。

这张照片,拍摄时并没在意,检索时才发现,五彩斑斓,光影怪异。看见右下角的游人了吗?排队在台阶上等候。

这张是否有点恐怖?岩石黑灰凝重,钩心斗角,层层压迫,像不像走在魔窟地狱。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14688255904475-1024x683.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00000008241-1024x640.jpg

这是展厅里的两张照片,第一张,正值中午,天光云影徘徊,阳光从裂缝中射入。虽然不是我拍的,我还是把它列在这里。让你欣赏这羚羊谷底,高手抓拍的绝美景色!

第二张,正午,阳光从裂缝穿入。沉重的崖壁,明亮的光柱。带给这深深的地裂以光明。我为它题名:“上帝之光”!

这是羚羊谷的最后一座大厅,居高临下摄影,人们从这里爬梯上行,走出地裂。

看看,这就是出口,够窄、够险、够玄。想象着:夜半,独自深入,仰头观天,繁星点点,一线曲折的天幕?知道吗?印第安人的先祖,每当遇到疑难,都会在半夜下到谷底打坐,据说,从这里可以沟通上帝,找到一切疑难的答案。

羚羊谷靠文字是说不清的。对如此丰富的地下迷宫,语言显得太苍白。我把挑选的这12张照片展示给你们,好好看看,认真体悟这大美的景色! 

你好,犹他州!(12)格兰峡谷大坝

告别羚羊谷,驱车直奔格兰峡谷大坝和鲍威尔湖。

这是真正的大坝。在世界最大水坝系列排名第六,在美国水坝系列排名第二。仅次于同样在科罗拉多河谷下游的胡佛水坝。大坝高度216米,仅蓄水就用了17年。想想看,科罗拉多河17年的总流量,形成了美国第二大人工湖—鲍威尔湖。

大工程,自然应该有大效益。三大效益。1,发电,设计发电量1320兆瓦,巨大的能源供给;2,解决美国西部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三个州的饮水和农业浇灌;3,大坝形成的葛兰峡谷国家旅游度假区,推动了美国西部的旅游经济。其实还有第4,而且恰恰是这一条是建造格兰峡谷大坝的起因,为下游的胡佛水坝解决淤泥堆积。

四大好处,自然是造福乡梓,功在千秋。于是皆大欢喜,快马加鞭,1963年工程竣工。

高兴得早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坝运行10年后,人们已经吵得一塌糊涂。吵什么?首先是大坝打乱了当地旱涝规律的生态平衡;其次,无数的鲑鱼因为无法回游而命丧大坝。第三,大坝造成科罗拉多河部分河道因断流而淤塞。

争论在继续,从人工工程对自然的危害,到大坝运行管理没有发挥整体经济效益。最后终于追究到个人,部分国会议员大把的把联邦建设经费挪用到自己的家乡。国会在听证,吵架正未有穷期!

吵了50年,终于有人提出,拆掉大坝,抽干鲍威尔湖。

    吵架还在继续,意见却逐渐统一,而且有了行动。美国政府已经开始动手拆除掉科罗拉多河上的小型水坝。而且对格兰峡谷大坝和胡佛大坝存在的利弊论证,仍在继续。

    好生动的历史,大坝前途叵测。那还等什么,赶快去看看,不要等拆了大坝再后悔。

看看,这是大坝前面的公路桥,长400多米,高200多米,钉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壁上。一桥飞架,天堑交通。站在上面,大河沉荡,峡谷幽悬,长风猎猎,极目江天。

大坝的左前方有展览中心,陈列着一系列的图片,从大坝的起源到地址的论证,从施工的经历到现状效益的发挥。走马观花,也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这是站在大坝展示中心凉台上的合影。大坝全景太大,高216米,宽470米,没有较远的距离和鸟瞰的角度,17MM的广角也无法囊括。就在这里拍一张吧,大坝就在脚下,壮阔任你想象。

这是从鲍威尔湖方向拍摄的大坝,可以看见铁桥和坝顶,想象一下,坝顶到坝底有200多米的落差,该是怎样的豪气。我们的脚下就是曾经的格兰大峡谷。高峡化平湖,就在这里,自然当惊世界殊?

站在这里和影,背景是典型的西部地貌。看见远处高台有三根烟囱吗?那就是火力发电厂。两大发电厂,一个水利,一个火力,近在咫尺。

鲍威尔湖——因探险家鲍威尔曾在格兰峡谷漂流,得以命名。如今,峡谷不再,大坝孕育出的是一个蜿蜒几百公里的蔚蓝色大湖。这既是人类的雄心再现,也是“自然母亲”的躯体创伤,美吗?为此费时5年,耗资15亿5千万,加上18条生命。。

看这平静的湖面,飞奔的汽艇。想象着,景框外:秋水长天,落霞孤鹜,千岛耸峙,高峡平湖!

你好,犹它州!(9)

19 日   路 上
路上,真正在路上,一天开了近700公里。从佩奇小城出发,向南、向东、向北,在亚利桑那州的北部画了一个弧,重新走进犹它,直抵莫阿布(Moab)小城,拱门国家公园旗下。

离开盐湖城,一直在犹它和亚利桑那的景区穿行,奇伟像布莱斯的丹霞;诡异像羚羊谷的地下;艳丽像卡纳维的胡杨林;宏大像格兰谷的大坝。一天一景,甚至一天数景,目不暇接。景区像一颗颗的珍珠,明丽妩媚,可惜太分散,缺少一种整体传承的大感觉,大文化。

整体来了。700公里马不停蹄的奔波,整体认知了美国的中西部。那里有一种美,一种原始率真的美!它不是一个个,一处处人力加工的景区,而是宏大叙事整合出来的,地球演化的记录!

是吗?一早,老刘就声明,今天要走美国最靓丽的公路。这条公路沿途风光无数,你们大都见过,不是在路上,是在银幕。看过好莱坞大片《阿甘正传》吧!阿甘永不停歇的奔跑,就在这条路上。那里的荒凉寂寞托起的阿甘精神,承载着美国。

那还等什么?立即开拔,撒开了欢的跑,晕了。怎么就晕了?大美的景色!坐在车里举镜观摩:大戈壁、大荒丘、大造型、大雕塑。一忽儿沉入河谷,一排排金色的胡杨,一忽儿爬上高坡,一座座高耸的“彩塑”,一忽儿走进峡谷,峰峦艳丽,无以言说的丰富;一忽儿闯入戈壁,碎石荆棘,无边无际的萧瑟。

你看这景色:那丰碑一样的塔山,那无边无际的草甸,苍凉、沉重、诡异、寂寞!我无法描述面对此情此景的感悟,有震撼、有忐忑、有期盼、有惊怵。那无边的猩红杏黄,那无涯的起伏错落,那孓然傲立的孤山巨石,那西风浩荡的无际荒漠。不由你不尽兴的奔跑,化入这无涯的景色!

再看这张照片,有些类似,几乎同样的景观。只是塔山换成了高台。沿途黄橙橙的草甸。美吗?不要停,接着跑,风光没有尽头,越往前越艳丽壮阔!

再看这张,停车上山俯瞰。无边的原野,黑黢黢的植被,一条笔直的大路。继续跑,认真体悟,这才叫西部:大天大地,大山大川,大红大紫,大起大落。美国就在你的脚下。在这猎猎的长风,无言的荒漠!

停下来看看。惊叹!路旁的土石山,天工开凿,居然一颗硕大的蘑菇。看看蘑菇的颈部,一线维系。奇特吧,不知哪天一阵大风,就会滚下山涧。

继续跑,路旁:猩红的山体,对称的山包,一层层的沟壑陡峭。典型的西部风光,砂岩雨浸风蚀,雅丹地貌。

地理学说有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区别。其实形成的原因大体一致。区别主要在外形和颜色。雅丹多是相连相接的独立山包,大多土黄、浅褐色;丹霞则是成片的一根根俏立的石笋、石柱,一般呈猩红色。也有特殊,中国河西走廊的张掖,就有著名的七彩丹霞。

接着跑!这是哪里?没有丰碑式的山丘,没有起伏的雅丹地貌,一道高台,墙一样挡在大路尽头。走上去才知道,这是高原戈壁和大草原结合的“玉照”。

跑上高台,举镜拍摄。一层层红色的岩石,只有公路两侧绿色的植被,静静的,山崖枯寂,西风残照。

到了,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阿甘大道”。你熟悉吗?看那一座座孤立的山峰,组合出的“残城遗照”。我怎么想起了罗布泊,那里有个米兰古城遗址,也是这样一段段的残墙。不同的只是,那里是人造残留,太渺小,这里是自然天成,够宏大。合个影,远征犹他的“英雄”,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这才是尾声:在这广阔无垠的荒漠,一脉奇特的山丘,中间一条寂寞的大道。仔细看,老刘来了,中国的阿甘在这里奔跑,有了他的传承,这里才更美妙。

吴小琦夫妇不甘寂寞,不想跑,那就拍张照片,手机传送,发给四海的游客。

(14)西部小镇

行走西部内陆,看到最多的是:秃山,巨石、灌木、戈壁,最深刻的感觉是:干旱、多彩、地广、人稀。那比起东部和西部沿海是不是很单调、很贫瘠?不尽然,虽说西部后发,但也有独特的资源。首先是几乎无限大的土地,其次有大量的石油、铁矿、有色金属。最早的西部移民就是源于19世纪中叶的西部淘金,形成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大批的人口,包括摩门教旷古未有的4000人的教徒西迁,轰轰烈烈,延续了1个世纪。推动美国迅速崛起,国力上升为世界第一。

了解西部内陆,不全在风光郊野,更重要,看这里的居民区。

犹他州地广人稀,在美国人口密度倒数第二。但这里的戈壁不缺水源,而几乎凡有湖泊就必然有村镇。很像中国西部的绿洲经济。

一路我们走过很多小镇。这里的小镇大多集中在风景区。看得出来,推动他们发展的是旅游经济。就说我们住宿的莫阿布小镇:满打满算5000人口,在犹他州格兰德县就是最大的城市,县政府所在地。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je575ad810b3ccf5f82fb165b4fee0003-1024x679.jpg

这里,依山傍水,紧挨着公路。周边有拱门国家公园、峡谷地国家公园,死马点州立公园 等知名景点。来往的游客多,小镇自然发展快。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phpEpphGw-1024x683.jpg

小镇内部,公路穿街而过。两侧多是餐馆、旅社,各种旅游服务设施。你看街上没多少人,白天人都出去旅游,傍晚才热闹。说穿了,这些城镇就是为旅游者建造。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phpEpphGw-1024x683.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0hD1A5Bvv2Gx58TDOSf4hkSUUaF29PKA4YEjRUeAweFi1SfkBLEy9RZFwbFSpNdAhBSTYGfQ5JQS5UL19KRn0-1024x538.jpg

这是不同的旅店。有一个特色,几乎都是汽车旅店。不大,设施简单,功能齐全,能自己做饭。这类旅社首先是方便,其次是便宜。看得出来,没有星级宾馆的豪华,自然也没有星级宾馆的服务和价格。

最难得,在这里。你知道那座袖珍的小亭子是什么吗?不可小看,本镇的圣地——烈士纪念馆。这里供奉着自一战到伊拉克战争近100年为国捐躯的27名烈士。厅内有照片,有说明,有纪念册、有书籍,还有一本烫金的圣经。在小镇居民看来,沉眠在此的同胞,是奉上帝的旨意,代表本镇去拯救人类,后世的楷模。

这是一战牺牲的士兵肖像。看看这100年前的美国军装。

这是二战牺牲的小伙子们,很英俊吧!可惜有三个人没有遗照,后人为他们设立了牌位,以美国军人的身影和国旗代表他们的形象。我想,那上边一定写着:为人类和平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这里是又一座小镇的另一种纪念。我们中午在一座不知名的小镇打尖。走进镇中心的麦当劳,看到墙上,有8 张照片。墙的下面是一张长桌。看到中间那张大的照片了吗?那是纪念牺牲战友的聚会。旁边7张小照片是牺牲的战友,他们每年的军人日,都聚到这张桌子纪念。

2014年,我曾自驾横穿俄罗斯,看到,几乎每座村镇的中心都有烈士纪念碑,很为俄国人对先烈的尊重感慨。现在看来,美国依然。仅仅两个小镇,就可见美国人对为国捐躯的烈士的尊重。

我们呢?

夜宿莫阿布小镇。傍晚来的路边的小湖。湖水荡漾,胡杨倒映!开车辛苦了一天的老刘,抖索精神,拍照留念。

你好,犹它州!(10)

20日  拱门公园

到犹它州旅游,都会觊觎拱门公园。名气大,以至于没到拱门就好像没到犹它。也不光是名气,真正的大美天地。不要说沟壑纵横,山石变幻,仅仅是风化形成的石拱门就有2000多座,任你是见过多大世面,初次来,一准晕菜。

这里是世界最大的自然沙岩拱门集中地,拱门不仅多,而且怪,最小的直径不足1米,最大的竟达100米左右。巨大的石块,奇异的造型,有着颜色对比强烈的纹理。

据考证,这里三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后海水消失,盐层和碎石挤压成新的岩层。后经地壳变动,风雨侵蚀,形成一个个拱形石门。直到今天,新的拱门仍在持续制造中,老的拱门在逐渐毁灭。其中玲珑拱门(Delicate Arch)是犹它州的标志,展示在每个车牌。

远看,胡杨林装饰的园区,有309平方公里。

美国特色,禁止垄断,哪怕是国家公园。这里由两家旅游公司竞争,两条旅游路线。一条33公里,一条36公里,估计景区没大区别,各有各的说明,门票一样的价钱,每车10美元,7天有效。还真火爆,排出去一公里长的车队。

公园大门,背后的石山多姿多彩,本身就是广告。

上到山腰,极目远眺,荒漠中一条山路,数不清的巨石林立。

平衡石,高39米,岩顶端的巨石相当于三辆大巴。

崖壁峥嵘,石峰峭立,多么精致的雅丹地貌。

拱门,其实就是露天的石洞,这里到处可见。不知是否因为岩层中夹杂着岩盐,雨浸风蚀,含盐岩多的地方溶解,形成一座座石洞。

这是双零拱门,以两个拱门形状近似闻名,我则看着像一只展翅的雄鹰。

到处可见的石洞。

老刘在摄影,看看对面的石山,百孔千疮,正在制造新的拱门。

中午,从双零拱门回到停车场,计划稍事休整。下午好集中精力攀爬玲珑拱门,到那里来会有4·8公里,而且一路上山。

休整,首先是补充能量——吃饭。可这里没遮没挡,风尘很大,老刘情急中在车内支灶做饭,别说,还真让每人吃了一碗美滋滋的荷包蛋热汤面,不愧是有插队经历的老知青。

再出发,刘重夫妇曾经去过,走别的路。吴小琦夫妇和我们同行。看,爬山的队伍延绵不断。

最不可思议,这里有很多小孩。你看这个家庭,居然有七个子女。妈妈背着一个也许不足1岁,爸爸背着一个也许3岁多。其余5——6岁以上的孩子相扶相帮,自主行走。大点的孩子也许已上中学,背着水壶给养,一家翻山越岭,热热闹闹,浩浩荡荡,好让人羡慕。

不知这里的摩门教是否还允许一夫多妻,但多生孩子肯定鼓励。在他们看来,“孩子是上帝的礼物”,自然多多益善。

上山!拄着拐杖,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我们一路不停歇的向前,这不,前方的山崖转过去就是山顶,努力了。

顺着山崖向前。

看看脚下的路,向外就是悬崖。看见前面那堆人了?转过那里就是山顶。

一路大风,帽子被吹掉四次,还好,在众人帮助下,都找回来了。这里是风口,虽然紧了又紧,稍不留意,帽子又被吹上了天,这次没戏了,眼看着飘飘洒洒升到半空,转过山角,没辙,向天大笑!

这是转过山角的谷地,绝了!一棵枯树,居然挂着16顶帽子,一件上衣,两条围巾,三副墨镜。我的帽子竟然好端端挂在上边。惊喜,不是因为失而复得,而是山风凛冽,浩浩荡荡,转过山角,怎么就风停云散了?所有吹上天的物品都落在了这里,这是因为什么?没人说得清!

这是在通向山顶的石缝中休息,注意看头发,知道风有多大了吧?站不稳,走着悬,可旁边就是悬崖,惊心动魄!

这是拱门对面的山梁。看那个小小的山口,人们从那里越过山梁,下面是一个大坑,人们顶着风,慢慢往前行,站在坑的边沿上摄影。

这就是山顶的玲珑拱门。站在坑沿用长焦拍摄。以前,我见过照片,也许是因为背景模糊,一直以为玲珑拱门是临崖向海,耸峙海岸。现在看清了,离海远着呢,不仅是在内陆大山,而且是在山巅。仔细看,拱门后面是悬崖峭壁。

拱门有近百米的跨度,看着不像,那是因为没有参照物,仔细看,拱门底下有个人在窝腰,那是个姑娘,在拱门下表演,看看拱门和人的比例。

拱门高大,造型奇特,一只柱脚已然损坏。这里又是山巅,山风奇大,我感觉玲珑拱门在颤抖。我想,也许用不了几年,“玲珑”就会崩溃,跌下山腰。

令人惊讶的是,很多青年人在这里表演,倒立、劈叉、窝腰,翻滚,如此大风,又是在悬崖边上。这就是美国人,小小年纪,天生的冒险家!

这是从远处拍的全景,能看见拱门里的人嘛?比蚂蚁还小,用放大镜看看。再看看围观的人,这里有对父母,背着自己的孩子。如此险境,如此大风,竟然背着也许只有周岁的孩子立在风口,你能理解吗?美国式的浪漫!

这是在山梁上合影,图片上看,离拱门不远,其实不会少于200米。

下山,和一家人结伴同行。看这张照片,这是一家子。一个父亲,带着7个孩子。你看这七个孩子按年龄排列,阶梯一样。这些美国孩子,大冷的天,我们被风吹的打颤。他们却一个个短打扮,精神抖擞。那位父亲告诉我们,这都是他的孩子。放假,带他们出游。摩门教,允许多妻,特别讲究多子多福。与东方儒教文化相同。在我们的邀请下,来张大合影,皆大欢喜。

看看这些照片,有意思吧!旅游生活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