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修士的乐园

CIMG3208 (640x480)

教堂迷你峰崖立

8月31日 晨,鸡鸣,人们还在沉睡,山渐显原形。

7点,古刹钟声,独自一人爬上附近的山顶。 绝壁深沟,树影婆婆,一条小溪清清。走上去,一座小教堂,看不见人影。教堂后,一面绝壁,数孔窑洞,木梯连接,怎么看都像微缩的麦积山石窟。 绕过石窟,爬上山顶,山如屏风,天似笼盖。仔细看看,隐隐山巅,点点葱绿,崖缝中有建筑,云遮雾障,金色的十字架朦胧。

这里的山神奇,比中国的黄山、庐山娇小,比北岳的悬空寺隐秘,有点像桂林的孤峰傲立。四周,小镇清寂,果园层层,鸡鸣犬吠,好一个人间仙境。

14世纪,拜占庭兴起一个新教派——静修士。这是一股反叛力量,既反对拜占庭的等级主义和仪式主义,也反对新兴的希腊人道主义。他们主张静修,意图把世俗帝国变为普世的精神宗教之地。他们隐居深山,苦行谋生,打坐沉思,为修行注入生命动力。

随着这一教派兴起,希腊北部深山有了很多“修道共和国”。“麦泰奥拉修道院”就是此一教派的遗迹。

“麦泰奥拉”其实是泛称。这里的修道院太多,几乎每座山峰都有,参观也只能是走马观花。现在修了旅游公路,一路盘旋,经过各个修道院的路口。想上去就上去,每个山峰都是独立的景区。

先到一处较小的修道院看看。沿着阶梯,一层层的攀爬,气喘吁吁。上到山顶,看看也确实不大,四围绝壁,顶端也就两个篮球场的面积,错错落落一个迷你建筑群。

有点意思,建筑都不大,厚壁窄窗,临崖而建,外面看就像个堡垒,里面互相连通。有教堂、有卧室、有客厅、有餐厅、有储物间,有厕所,甚至有酒窖,油坊。巨大的木桶,中间一块小小的天井。

这里有一座小钟楼,建在高阶,很窄小,两层,可侧身而上,难得有六尊铜钟。明白:“昨夜星辰昨夜风,悠然天际降钟声”,皆缘于此。教堂内有精致的宗教壁画,阴阴的,音乐朦胧。

CIMG3115 (640x480)

静修士“起居室”

有一处观景台,半个排球场大小,建在最高处。我想,这里古代应是是瞭望塔,狙击台。你看,上山只有一条窄道,强弓硬弩,石块标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清修岂能随便打扰。

再上山,一座更大更高的山峰。仍是拔地而起,只因山围阔大,山顶自然面积大,一座像模像样的修道院,简直就是迷宫。

还在山底就看到山顶平台垂下的吊筐,有滑轮提升。山路也更崎岖,凿在石壁,看上去都眼晕。上到山顶,一座城堡。这里大,也许能住上百人,不仅设施齐备,而且有大量的工具,居然有个中国农村的场院,何以晾晒麦子。从这里具备的耕犁、牛车、马鞍、风箱······,可以判定修士们也在劳动,估计山下有耕田,是个勤工俭学的模式。这里有个很大的教堂,能容上百人,数不清的壁画,银质的吊灯,彩色玻璃的天窗。看来当年这里的修道院很阔气。有一点不明白,怎么一间屋子靠墙木架上全是骷髅。

这里有陈列室,介绍修道院的历史。从图片看,离不开战争。有一幅记录战争的全景图,大约是19世纪初。山下烽烟骤起,穆斯林骑马打着半月旗,山顶修士们打着十字旗坚守。

这里有二战时期的图片,据说二战时,纳粹占据这里,曾在山崖藏了很多宝贝,至今是个谜,才会有007的电影。这里有幅当时的宣传画,一个纳粹军人从山顶跌落,随同跌落的有纳粹旗。

站在山顶随想,西方的前人也真不易。有信仰,而且太认真。物质匮乏,就靠精神自守。敌人来了,舍命抵抗,为什么?因为不能放弃信仰。全然不懂中国人的哲学,“好死不如赖活着。”

其实中国真正的古人是有骨气的。周初就有伯夷、叔齐拒食周粟,宁可饿死,决不失节。汉初,田横守志,宁死不屈,难得追随500壮士,自戕死节,千古流芳。至于荆轲输难,屈子投江更是数不胜数。那时的人还是讲气节的,怎么后来气节越来越少?一个抗战,能出百万汉奸,还都是军人。这到底是怎么了?

这是个谜。日本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什么意思?说的是南宋末年,面对蒙古入侵,崖山兵败,陆秀夫背着卫王赵丙蹈海殉国,连同殉国的有十万之众。自此之后,在这块土地上,中国的文化灭了!

CIMG3160 (640x480)

为什么满架的“骷髅”

有没有这么严重可以探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蒙古人、满清人入主中原,君臣成了主奴,下跪成了朝堂礼仪。儒家君臣一体的伦理传统丢弃,中国走向了更彻底的专制。国家不要说没了百姓的份,就连士大夫也不能分享,纯粹的一家一姓。“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谁还为你守节,那不是冒傻气吗!

中国人自古没有信仰传统,是好,是坏可以争论。但近代有了,信仰领袖,信仰国家,信仰政府,不信,就没完没了的运动。阶级斗争为纲,自然被信仰?可那算数吗?

怎么可能像这里的修士,死守孤岛,为信仰终生奋斗。

                                   登      山  

石峰连绵,峭壁林立。水滴石穿崖洞密。飘然栈道上云天,教堂迷你峰崖立。

咬定青山,男儿豪气。脚踏峰峦回头觅。白云袅袅荡孤鹰,小村凄迷穿云隙。

 

下午继续赶路。一路向西,直奔伯罗奔尼撒半岛,那里是荷马史诗中诞生和养育英雄的地方。

半路加油,居然碰上了老乡。

一上午我一直诧异,此次出来,凡成名的景区几乎都能碰到中国人,独这里特殊。这回不特殊了,一群中国人正赶往那里。什么人?陕西卫视组织的“丝绸之路万里行”节目。50多人,最小的90后,最老的74岁,17辆车,有记者跟随。居然有刘开宇的老朋友李果。他告诉我们,已经走出来40天,计划到罗马,坐飞机回去,车从海路托运。这已经是第三次,轻车熟路。车的费用不算,每人收费16万人民币。有国旅、陕旅人员领队,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商业项目。

中国人走出来了,中国人在看世界,可怎么这么高的费用?眼界也是钱能买来的?

3点,又见亚得里亚海,我们来到希腊西部。

这个世界,几乎无人不知荷马史诗,无人不晓希腊神话,更别提近代风靡的奥林匹克运动。

可又有多少人知晓伯罗奔尼撒?知晓奥林匹亚?

CIMG3130 (464x640)

残存的壁画

下午4点,走近伯罗奔尼撒半岛。海天辽阔,海湾虚迷,迷蒙中,一条洁白无瑕,好似竖琴倒卧的斜拉桥体。洁白的钢架高高挺立,伸出十数条洁白的钢索,拉起洁白的桥身,感觉着走进了一片神圣的土地。

还在小学就看过《古希腊的神话故事》,知道奥林匹斯山的诸神,知道伯罗奔尼撒战争。可那是神的传说,人类儿童时的记忆。今天我们来了。

海天、高山、密林,层层的橄榄田,风车林立。走在山腰,童话一样的村庄沉在谷底。精致的农舍,红顶白墙,参差簇居,家家有果园间、花坛隔离。我不知希伯来人憧憬的伊甸园是什么景色,这不就是“流着奶和蜜的地方”?

希腊的百姓如此的富裕,拿眼睛都能看出来,怎么就有了一场塌天似得经济危机?

CIMG3235 (422x640)

现代版的“静修士”
copyright© 郭五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