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比利斯
9月9日
都说外交无小事,我们这件事也实在不够大,可还是平生第一次麻烦了外交部。
怎么麻烦的?找到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馆,陈述我们的困难,请求使馆照会哈萨克驻格使馆,给我们发放过境签证。
直接找哈萨克使馆不行吗?不行,因为此前滞留哈萨克的中国人太多,没有特殊部门邀请,哈萨克使馆不会给签证。找中使馆照会,不过是通过官方告诉哈萨克使馆,我们只是过境,不滞留。
中国的新疆就在哈萨克的那头,从这里走过去,不过三天的路程。可这三天,哈萨克不放心。
进入90年代,出国成了一时之风。也有舆论以为是“官二代”,“红二代”打头。其实不然,我在世界行走,深知中国人走出国门有更深层的原因。而且官宦子弟出国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只占很小比例。上世纪90年代以后,更多的出国者是平民百姓,以福建、浙江、上海、广东人为多,相当一部分是偷渡,为此,很长一段时间当“蛇头”(偷渡组织者)是很赚钱的事情。
为什么偷渡不去探讨,可出国却是全方位的。我们一路走来,在俄罗斯就遇到持旅游签证种菜的农民,据说这种情况中亚几个邻国都有,很多中国百姓进来了就不回去了,千方百计拿到居留,成了社会问题,增加了中国人进入这些国家的难度。
这不,只好请自己的使馆帮助。
使馆是那么好请的吗?当然不是,因为外交部有熟人,得先打声招呼。况且,几个老头、老太太抄近路回国,很正当的事情,不会添乱,9点15找到大使馆。
十万民居挂前坡
来了,有格鲁吉亚警察挡道,“还没上班”。等到10点还没动静,绕开警察,到旁门按铃。隔着门一个洋腔洋调的女人问话。我们陈述此行的目的,“车坏、人疲劳,帮忙就近回国。”答复:“我可以给你们哈萨克斯坦使馆电话,你们自己去找。”“不能见面谈吗?”,“不能,今天不是接见日。”门口还真写着,1、3、5是接见日。我有些愤怒,中国人在国外有困难,找自己的使馆,怎么连面都不见?二次接通,大声说,“找个当官得出来!”这下有效了,门开了,一个30多平米的厅,有沙发环绕,一张办公桌,一个24、5岁的格鲁吉亚姑娘。“你们座,我打电话问”。等。“领事在开会,没时间接电话”。有辙吗?有辙,中国人的办法,打电话到北京外交部。
领事来了,一个不到40岁的年轻人,很客气,先是表示部里来电话了,我已经向参赞汇报,领导意见,尽量帮忙,提供你们的全部信息。这下忙了。因为许天宁夫妇、施锦兄弟不在现场,他们的很多信息不知道。商量的结果,我们先回旅馆,把信息凑齐,短信发给领事。领事和哈萨克使馆商议,争取明天能发个照会,我们务必来取。其实事情不难解决,就看你能不能进入程序。可进入程序,就不是平头百姓能解决的问题了。
领事诧异,“你们怎么开车进来的?”“走土耳其。”“你们碰到好心人了,格鲁吉亚外交部已经通知,自9月1日取消中国人过境签证。”我明白了为什么过境时那个警察单独给我们办手续。可他又是为的什么呢?迷。
领事还是负责任的。中午给我们回电,老冯接的。告知已和哈萨克领馆说好。老冯还专门过去共同起草了一份照会,至此过境的事似乎解决了,领事也这样认为,就等明天一早去哈萨克使馆签证。
大家商议,明天签了,就再玩儿两天,然后回国。如果签不了,就直奔俄罗斯,因为俄罗斯的签证也是有时间限制的,最迟不能超过9月27日。
下午,许天宁修车,大家休息,我独自一人走入市区。
沿河漫步,像在锅底行走,更感觉四围的山坡,无数的房屋错落。这里怪,明明是山城,很少自行车,却在市中心高台塑了一个大大的自行车模型。这里老城、新城经纬分明,老城陈旧可并不颓废,很多商肆,百姓利用公共设施台阶做生意。这里没有城管,老百姓也更随意,卖什么的都有,从旅游纪念品,生活日用品,到油画。有画家在现场写生,游客围观,本身就是一景。
新区的核心是自由广场。叫自由广场是1991年以后的事情。广场中心一尊巨大的圆形石柱。这根石柱已有120年,它的变迁很说明格鲁吉亚的历史。沙皇时期此根石柱建立,柱顶塑像已不可考,只知那时叫“埃里温广场”,十月革命后改名列宁广场,柱顶自然换为列宁的金身雕塑。1991年格鲁吉亚独立,列宁移走,换上了英雄圣乔治骑马持枪,刺杀恶龙的镀金雕塑。
纪念斯大林
龙在中国是掌管下雨的神,吉祥的象征,在中华的语境中,龙还有权威的含义,甚至是国家的象征,中国人也自称“龙的传人”。可在西方语境中却大大的不同。西方人谈龙,必是恶龙,屠龙是英雄的象征。我在莫斯科、华沙、索非亚都看到过屠龙的雕塑,如今又到了第比利斯街头。何以一个古代图腾,会被整个世界认可,并赋予完全不同的含义?搞不清!
有一点让我惊奇,圣经启示录12章就有龙的阐述,天显异象,“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那条大龙被摔了下来。它是那条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人的”。
圣经最迟也是2000年前的著作,怎么和中国古人描述得如此一致?由蛇而龙,像不像中国古代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传说?可那时东亚和欧洲由高山、大海隔绝,怎么会有如此细节的认同?
雕塑正对市政厅,周围有美术馆,万豪酒店,广场上人来人往。
远望,暮色降临,四围的坡上一处处灯火,那里有拿尔恰拉(NARIQAIA)要塞,始建于公元4世纪,保卫第比利斯的最后防线;有修道院、教堂、“格鲁吉亚母亲”雕塑。围绕这一处处灯火是无尽的灯河,徜徉着,静静的融入天幕。
近看,皇宫、城墙、射灯倒映在库拉河,一片金丝,小船穿过,无尽晃动的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