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家乡

CIMG3848 (510x640)

青年斯大林(油画)

9月8日

8点出发,目标,第比利斯,360公里。所以要早走,是因为哥里,那是斯大林的故乡。

走进格鲁吉亚感觉和土耳其不同,首先是公路。这里没有全封闭的高速路,而且上下行一条路,也就相当于国内的二级公路,比土耳其差得多。这里山没有土耳其山大,看上去也富饶,植被很密。但路况太差,公路设施落后,没有服务区,没有广告牌,公路径直穿村过镇,加油就在村子里,很像改革开放前的河北山区。而且平面交通,走不快。许天宁的转向助力在希腊就出了问题,一路得不到维修,又碰到如此的公路,小心加小心,2个半小时走了70公里。

有点出乎预料的是,这里公路在加宽,施工的队伍是中国人,路边汉字大标语“安全第一”。

格鲁吉亚,高加索的门户,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斯大林的故乡,怎么就这样的公路?现在请中国工人重修,看来还是格鲁吉亚独立以后的事情,难怪昨天的旅店老板说:斯大林是俄罗斯的领袖,和我们没关系。

从路上看,这里的村庄穷,建筑陈旧,几乎没有高楼,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超市。路边有集市,老百姓卖着自产的蔬菜、瓜果。服装也大多是黑灰色,如果不是眼见,很难想象“苏联”竟然和近在咫尺土耳其差着一个等级。

一路很少车辆,小车大多是苏联时期的拉达。我们慢,其他的车更慢,一不小心大裤衩居然因为超车被抓住。很怪,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两个警察。一个50多岁,神情傲慢,整个处理超车过程中,面对外籍人,居然一直翘着二郎腿坐在警车里。还一个20多岁,看着老警察的脸色。大裤衩不懂格鲁吉亚语,也不懂俄语,说不清,刘开宇躲在一边。警察没辙,我理解他是要罚款,50拉里,大约合200元人民币,可是我们“听不懂”。给他欧元,他又不收,可我们根本没机会换拉里。缠来缠去,最后警察开了一张罚单,可到哪去交呢?走了再说。

CIMG3835 (640x480)

故居复原

2点,到了哥里。

我想,这个世界知道哥里的人不会多,但知道斯大林的人不会少,我们也是因为斯大林走进哥里。

小城,一提斯大林都知道。一座有点规模的纪念馆,不知什么时候建的,居然停着斯大林的专列。

斯大林曾被称为“世界的解放者”,“人民的父亲”,顺理成章也就成了我们的“父亲”。但喜欢以血缘关系表达社会关系似乎是东亚人的嗜好,不知苏联人当年是否也有这种认可?

我印象里的斯大林无疑是“人民的大救星”:领导推翻万恶的资本主义,率领红军打倒法西斯拯救人类,给世界人民带来社会主义曙光······,总之在我记事的时候一切美好都和他连着。

后来出事了,斯大林不“伟光正”了。为此,社会主义阵营吵得一塌糊涂,我感觉我们是站在斯大林一边。

其实,斯大林是好是坏没那么重要,但得承认他很厉害,不客气地说,至今我们的生活还摆脱不了他的影响。一个人能影响半个世纪,半个地球,不该来看看吗?

阔大的广场,中心高高的基座,斯大林立像。三层的高楼,每层近10米的高度,大约2000多平米的地基,8根罗马柱,圆顶,很有些气势。走进去,大厅,花岗岩的地面,长楼梯,红地毯,一尊斯大林的半身雕塑。上到二楼,售票,5欧元,参观的人不多。

首先是旧居复原,四间房子,400多平米,很大的客厅,沙发、钢琴、陈列柜,墙上有油画,以今天的眼光看,也是个大户人家,不知怎么就成了无产阶级。

展厅有实物,主要是图片展出的历史,从斯大林出生到去世。基本的思路我熟悉,联共(布)党史。大体可分为:1,青少年时期;2,造反生涯;3,十月革命;4,巩固布尔什维克政权;5,二战;6,社会主义阵营建设。

我奇怪的是,斯大林去世60多年,其间不仅是国际社会,就是苏共自己对斯大林也有清算,可这个展览基本得不到体现。

我一路走来,接触很多俄罗斯人,对斯大林基本没好感。可这里不同,到底是家乡,还是留着情面。

CIMG3847 (640x480)

列宁、斯大林、思维尔德洛夫等领袖群像

近代西方威权主义和传统东方专制制度有什么区别,已有太多的争议,也绝非一篇游记可以说清。但我以为区别是本质的,就像我们很难想象法西斯主义、纳粹、斯大林主义来源于中国的法家。

很长时期以来,国内的文化分析更多把联共的悲剧归因于斯大林的东方文化背景和个人品质,我以为是片面的。联共悲剧的根在列宁主义,在列宁的党建和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事实上列宁的社会主义追求与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是相通的。我以为是从中世纪封建国家制度向近代民族国家进化的扭曲。

领袖通过政党集权,利用国家权力发展经济是这种体制的基本诉求;集权是基本手段;国家崛起、超越、强国是基本价值;对内的个人崇拜和对外的民族、民粹追求是基本实践。

教训已经太多,斯大林有重大的个人责任,但根子在列宁主义。列宁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极端化引述,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修正和回避,导致近代社会主义实践走上“世俗宗教”,“观念崇拜”和人性的对抗。

失败是必然的。

对我来说,难得又看到早期布尔什维克的领袖,列宁、托洛斯基、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布哈林、斯维尔德洛夫······,他们对我们都曾经是传奇。事实上,这次旅游真正见到苏联是在这里,是在这个展览,离开这里已经很难见到这代人的完整记叙。

引起我兴趣的,这里有很多中国送给斯大林敬贺70大寿的礼物,有单位送的,也有个人送的。那是1948年底,解放战争尚未结束,东北已经解放,正是斯大林在中国的威望如日中天的时候。

看看这幅锦旗,楷体大字“万寿无疆”,天头:“庆贺斯大林同志70寿辰”;落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敬贺”。 类似的锦旗、手工艺品、徽章很多,我相信那时送这些礼物是真诚的。

参观展览的以欧洲人为多,中国人只有我们几个,施锦兄弟迟到了一小时。

6点,走进第比利斯。

格鲁吉亚与前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地处外高加索,两个内海(黑海、里海)夹着一座山(高加索山),组成一道屏障,扼守俄罗斯走向南欧的道路。历史上长期处在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争夺的前沿。18世纪,后期强国俄罗斯扩张到这里,格鲁吉亚加入俄罗斯,成为俄罗斯的库塔伊西省。1991年苏联解体,格鲁吉亚独立。

CIMG3860 (478x640)
斯大林70寿辰献礼

中秋,和老冯、李方漫步街头。从市中心看,第比利斯四面环山,像一口大锅,城市就建在山坡,坡底有库拉河。第比利斯对格鲁吉亚无疑是大城市,110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站在市中心,现代化的高楼、古老的王宫、城墙、民居挤在一起,向山坡辐射。错落的街道,窄小的胡同,石板的地面,蓦然冒出一座教堂,说不出的神秘凌乱,不知藏着多少故事,总给我一种中世纪尚未褪尽的感觉。

街上年轻人多,穿着打扮时髦,一点没有闭塞的感觉。这里的夜总会活跃,和中国的歌厅差不多,“小姐们”描眉画目,霓虹广告闪烁,脱衣舞巴巨大的轰鸣。街心有花园,有露天的啤酒屋,青年人围坐,很像北京的大排档。这里正在建设,很多正在施工的楼。

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书屋。我在世界各国行走,只要有可能就去看看书店,看看书的地位。不客气地说,这一路没看到很好的书店,这里不同。一座小院,一个很艺术的门浮着霓虹。小院中间一张张圆桌,灯光明亮,有青年喝着饮料看书。

小院三面是书店,一座座开放的书架,人们在里面寻找着自我。安静、平和、轻柔的灯光。有人靠在书架读书,有人席地而坐,有人挑出一摞书拿到院子里的圆桌,边查边吃。门外就是闹市,这里却说不出的静谧。我想起台北的“诚品书店”,那是我见过的最好书店。

其次,地铁的图画。在地铁涂鸦,各国都有,最有名的是巴黎。这里也有图画,很多,大体不外青年人的即兴创作。可这里一幅过街地道的画独特。画的什么?斯大林和希特勒对面而坐,中间摆着地球仪,斯大林的脑前有纳粹的标记。要说不过一幅民间漫画,没有什么?可别忘了,这里是第比利斯,斯大林的故乡。

CIMG3909 (640x547)

第比利斯街头漫画
copyright© 郭五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