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尔的足迹

1
康奈尔的足迹

10月14日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美国有个常青藤联盟。这原是美国东北部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4所私立大学的体育赛事联盟。4的罗马数字“IV”,加上一个词尾Y,就成了“IVY”,英文“常青藤”。因这4所大学的高质量教育为世人称道,体育联盟成了美国精英教育的代称。后来4所大学的联盟扩展为8所,又增加了: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 成了八所大学的联盟。近代又有了新常青藤的说法,扩展为25所大学。

其实常青藤就是美国顶尖名校的代称。

今天高翔安排参观常青藤联盟的康奈尔大学。

2
大学橄榄球场

来到康奈尔天降细雨,正赶上哥伦比亚日,学校工休,雨幕中清清静静,人影疏稀。找停车场,一路转悠,好大的校区,到处草坪、树林、花坛,古香古色的欧式建筑。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无不新奇宏伟,随处可见雕塑,一座尖顶的钟楼。恍惚间,像是走进欧洲皇家的园林。

停车,理解了康乃尔的大学。

好大一片停车场,十几层的停车楼,懵懵懂懂开进去,转来转去,到处都是满满的,上万的停车位,没有空位,没辙,居然又转了出来。好在有停车楼的工作人员帮助,十几分钟才停了车。

正为车多感慨,旁边的一座橄榄球场引起我们的好奇。现代的设施,塑胶的地面,七八层楼高的环场座椅,电子记分牌,能容纳上万的观众。大红的广告牌,那是康奈尔球队的颜色。一个大学的训练场地,居然如此的规模。

走近主楼,一围古典的英格兰建筑,当中草坪花坛,康奈尔(EZRA CORNEU)的等身雕塑。雕塑的基座刻着一句话:“我要建一个让任何人在任何领域都可以自由受到教育的学校。”

没有意识形态的渲染,没有接班的要求,只有人、教育和自由。富有寓意的是,雕像前一绺彩色的足迹,直对教学楼。我想,这也许寓意着康奈尔的精神从这里走出去,直到全美,直到世界,康奈尔无疑是全世界教育事业的楷模。

1865年纽约州参院提出建立大学的议案,参议员康奈尔将他在纽约州的农场捐出作为校址,并捐出50万美元。自那以后,康奈尔致力于建一所让所有人都能上得起的学校。他成立了基金,四处劝募,也因此形成康奈尔的传统,成为美国发放奖学金及各种资助最慷慨的大学。仅2007年学度康奈尔大学就为本科生提供了一亿一千六百八十万美金的资助。

中午,学校行政楼前游人渐多,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这里有个传统,学校完全开放,游人自由出入。为了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康奈尔,学生自我组织了义务导游。每组50人,佩戴不同颜色的胸牌,我们是棕色。一点半,学生导游来了,一个清瘦的华裔姑娘,带领我们参观校区。

3
教学楼

我参观过一些国外的大学,印象最深的一个是温哥华的哥伦比亚大学,那里美,三面环海,校区有原始森林,难得的花园学校。再一个是莫斯科大学,大,整整占了一座麻雀山。康奈尔具备了两者的特点,大而且美。隐进湖泊、瀑布、翠岗、枫林,说不尽的秀色。

学生导游带我们在主校区参观。可惜完全是英语,导游语速很快,高翔来不及翻译,我们随着游客行走。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电化教室、音乐厅、美术馆,随处是电脑,到处可见阅览室和咖啡厅。学生、游客可以自由操作。

难得教室,教研室都空着,既不锁门,也没人看护,学生和教师的私人物品随意摆放,游人自由出入。建筑系有车间,几个孩子在车床上加工木模,他们在模拟建筑自己心中的楼房、桥梁、体育馆,有很奇特的造型。一座木模的桥梁像大鸟在飞翔,不知从这里走出去的建筑者会把未来的世界装扮成什么模样。

4
教学区

导游告诉我们,康奈尔大学有自己的传统,为所有愿意受教育的人提供所有可能的教育。不仅在常青藤联盟有最多的学生,本科生就有20000人以上,而且有最多的专业,有些专业只有十几个学生。

它是常青藤唯一一所既有私人投资,也有政府投资的公私合营的大学,拥有美国最好的建筑艺术系、农学院,饭店管理学院,有最好的成人教育学院。康奈尔有41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校友,中国的著名学者胡适、赵元任、杨杏佛、茅以升等一大批学者从这里走出。

我感到奇怪的是这里竟然有一所“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工人运动史和解决劳资矛盾的技巧。我想起我曾经学习过的中共党校,那里也有类似的专业,不同的是,那里是斗争推翻资本家的反动统治,这里是化解劳资矛盾。教育的结果,美国有受法律保护的劳工组织,劳工成为社会管理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呢?

5
图书馆

康奈尔有长期的自治传统,这里的商店、饭馆、俱乐部、植物园,大都由学生自己组织、服务,学校提供资助。还有学生自己管理的电视台,报道校园发生的一切事情。

康奈尔如今已是国际学校,有各国留学生6000人左右,国际学生学费较高,本州学生学费最低。有四处校区,2001年,康奈尔在中东设立了卡塔尔校区。

我们在主校区参观,从地图看,两道河流夹着一座山丘。沿植物园顺河漫步,好漂亮的一道峡谷。青山逶迤,绿水长流,多彩的林地,蹦蹦跳跳的小鸟、松鼠。一条小路,学子们在密林中慢跑,前方一片湖面,芦花丛中几株枯木,盘踞着十数只海鸥。

沿湖向前,一道滚水坝,走过去细看,湖水漫过坝顶,30米落差向下一道瀑布。前方一座大桥,深深的峡谷,溪水咆哮,一路冲进密林深处。密林中宿舍楼错落分布。

有介绍,这里曾经是一片沼泽,前代学生设计改造,筑了滚水坝,修了水电厂,发出的电作康奈尔面粉厂能源,赚来的钱学生自己管理用来改善生活。大学竟然可以这样办,你不得不佩服。

我们也有北大、清华,也有近代教育的开拓。北大最兴盛的时候,校长蔡元培以博大的胸怀网罗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允许不同党派、不同学说共同传教,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影响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人才。

民国以后,大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受到消弱, 逐渐失去文化自觉,失去民族价值守护的追求。而文化,不仅关乎国家的地位,关乎民族的兴衰,更关乎人的存在。

特别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洪流,随着世界走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主宰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文化在碰撞,民族的独立性、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受到挑战。特别是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如何守护中华文化?如何树立中华文化的自觉?自觉什么?如何自觉?就有了民族文化生存绝续的意义。

应该看到,近代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巨大的挑战。从1840年以来,西方人通过“船坚炮厉”不仅向中华输入资本和市场,更大规模的输入文化。其间经过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在“五四”形成第一个高潮,部分人激烈的程度,不仅对古汉语全面否定,甚至有废除汉字的吁求,中华文化经历了千年未遇的倾覆。

1949年以后,英美文化受到遏制,又是苏俄文化的全面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几乎到了无地自容的程度。这种不断的批判,不断的颠覆,终于在“文化大革命”中提到了全面批判封、资、修的高度。

可何谓封?何谓资?何谓修?全然没有明确的界定,几乎到了全面抛弃人类文化的程度。愚昧和盲目的后果不仅严重磨灭了民族的主流价值,而且消弱了一代人文化自立的能力,以至改革开放后教育和文化的复兴带有浓重的实用主义的功利色彩。以金钱为向导的工具理性追求淹没了文化追求。教育商品化,大学争课题(金钱)、出卖文凭、学位成了一时热潮。

民族的核心价值严重混乱。

 近年,这一问题得到政府的重视,国家在复兴文化,复兴主流价值。但积重难返,近200年的倾覆非一朝一夕可以克服,任重而道远,改革正未有穷期。

面对康奈尔大学,不可忽视的是,这里不仅是美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更是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弘扬的场所。文化竞争已然全面展开,这给我们的大学和文化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康奈尔太大,可看的内容太多,我们不过蜻蜓点水,可这蜻蜓点水难到不值得我们好好思索?大学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中国的文化复兴难道不应从这里寻找经验,寻找楷模?

6
园区瀑布

 

 

copyright© 郭五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