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 国 人 的 自 卑

CIMG4490 (640x480)

9月19日

8点,满身疲倦还是出发了,赶路。目标,伊尔库茨克,853公里。

连续赶路,普通的路况,重复的景色,每天都在800公里,换位开车的频率越来越高,疲倦已接近极限。伊尔库茨克就在前方,那里有个向往——“北京饭店”。向往那里的中国餐,中式洗浴,中式服务,美美的睡一觉,休整几天。

一路东行,松林渐渐取代桦林,黄绿相间。

大裤衩谭飞腾,导游刘开宇年轻,一路照顾我,由他们开车。我,坐在后面思索。

眼前的俄罗斯美丽,美得原始,美得荒蛮。

我们毕竟刚从西欧、中欧走来。强烈的对比,这里还是一个待开发的处女地,离近代文明还远。

俄罗斯自恋,因为自卑,所以常把大国、崛起挂在嘴边。

何以自卑?西欧的压迫,不仅是军事,更主要是历史和文化。

看看古希腊、古罗马的时代俄罗斯在哪?中世纪伊斯兰世界欣欣向荣的时期俄罗斯在哪?

再看看,走入近代,彼得大帝怎么到北欧学艺?叶卡捷琳娜大帝怎么把伏尔泰奉为师尊?十二月党人对欧洲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斯大林的赶超战略?300多年,俄罗斯人,斯拉夫人被欧洲蔑视,这也是至今泛斯拉夫主义生生不息的缘由。

我出行时携带了一本书——《哲学的盛宴》,英国人罗伯特·艾伦著,被新世界出版社列为“人文经典书系丛书”。罗列了对人类精神发展有特殊贡献的20个人。其中古希腊3人,古罗马1人,近代哲学家,德国人8人(包括德语国家),法国人4人,英国人3人,美国人1人,俄罗斯人空白。

什么叫空白?就是没你什么事!

普希金?文学家,多的是激情和热血,少成熟的哲学思考;列夫·托尔斯泰?有思想,有追求,有情怀,但更多关注的是宗教,是终极的道德追求;那么罗莫诺索夫?赫尔芩?车尔尼雪夫斯基呢?当然还能列出很多,不过,大多也只是沉迷于俄罗斯自己的心路,对近代人类精神进步(新的价值)没有大的贡献。至于列宁不过马克思的门徒,主义也不是哲学,意识形态。

从根上看,俄罗斯就缺乏自己成熟的古典哲学,近代文化也是嫁接的。俄罗斯还不成熟,还没成熟到能站在人类思想巨人的肩头,思考人类未来的高度。

看看,是不是有点自卑。

归心似箭,开得快。4点通过奥塔河,贝加尔还有250公里。气温高了。

8点15,到了“北京饭店”。

CIMG4586 (640x313)

copyright© 郭五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