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
乌兰乌德旅店,四层,楼道宽大,单间1850卢布(300多元人民币),按说不算贵。可住进来,不舒服。开门,一股霉烂的气味,小房间,也就12、3平米,一张70公分宽的小床。再看设备,要了命的陈旧。沙发、软椅已经磨脱了皮。窗户也掉了漆,地毯肮脏的起沫。破旧的电视,不知什么年月的冰箱,没电源插销。卫生间也没热水,冷凄凄,不知多少时间没人住过。
提意见,蒙族姑娘诧异,不喜欢可以到别处去?凑合吧!
吃早餐,除了我们一行9人,只有6个俄罗斯人旅客。诺大的饭店空着。这里没多少流动人口,难怪缺少维修。
9点,蒙古国领事馆,签证。
蒙古是个很特殊的内陆国度,只与俄罗斯和中国接壤。历史上给邻国不小的戕害,可最后还是走向了没落。虽然二战前被俄罗斯怂恿走向独立,可文化岂是一刀就能切断的?
特别近30年,苏联解体,中国复兴,蒙古有点坐不住了。一是积极和日本、美国拉关系,以尽量显示自己的独立。另一方面还得依靠中、俄。特别近十几年,中国内蒙的突飞猛进,对蒙古刺激很大,蒙中关系在微妙的变化。
这不,领事很客气,西装,眼镜,很儒雅,说话也蛮和气。这里来签证的人不多,几乎都是中国人,无须怎么排队。交护照、填表。过境10天,85美元,只给80元的发票。
大家知道这里是在俄罗斯的最后一天,买纪念品,买得最多的是沃特卡,还真给买没了,满街的找。
东正教堂
乌兰乌德没地方可去,一座喇嘛庙,一座教堂,很一般的规模,只是放在一起,有些奇妙。其实最吸引人的还是那座列宁头像,太大,俄罗斯之最,可为什么建在这里?
我想,列宁和以列宁为代表的那一代俄罗斯平民知识分子,他们背弃了12月党人开拓的民主改良道路,选择了暴力。暴力夺权,暴力执政。俄罗斯因此失去了转向西方价值,走民主发展道路的机会,又一次走向传统。
这个结论有道理吗?谁说了也不算!看看历史上的沙皇政权,12月党人,布尔什维克各自独特的历史语境。
罗曼诺夫王朝:沙皇、宗教,真理、贵族、国家、战争、解放异教徒、忠诚、义务、服从······;
12月党人:自由、平等、独立、民主、宪政、反独裁、真诚、友谊、爱情······;
布尔什维克:领袖、真理、信仰、组织、专政、斗争、解放全人类、忠诚、义务、服从······。
也许我的列举不全面,但是否三者的主要语境?如果是,比较一下,谁是谁的继承,结论自明。
列宁宣称,布尔什维克的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什么历史?俄罗斯的历史。什么选择?大国的选择,大一统的选择。大国是手段,一统是目的。统什么?意识形态(观念崇拜)。这一点最早的实践者是扶植东正教的蒙古帝国,俄罗斯又一次回归东方。
为什么要强调大一统和意识形态?这涉及俄罗斯的根。历史太长,无法赘述。只笼统说。
乌兰乌德街景
18世纪前期,彼得一世开始效法西方进行改革,但改革的结果,虽然冲击了陈腐的贵族制度,使俄罗斯进一步走向近代国家。但悖论的是:为了向前,彼得诉诸向后的历史传统,最本质的两点得到强化。1,精神和文化结构,源自东正教,特别是继承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历史地位,有着强烈的宗教使命感和责任感。2,政治和政权结构,源自蒙古帝国,靠对内专制,对外扩张凝结,有着强烈的黩武精神和扩张追求。
事实上改革后的俄罗斯是东方的专制主义与西方的宗教救赎精神结合的产物。沙皇的合法性既源于东正教的庇护者身份(第三罗马),也源于蒙古帝王的权威(专制皇权)。具有高度政教合一的性质。
这是它的两个传统。
俄罗斯疆域大,而且是短期膨胀形成,各地历史发展自然难以平衡。我以为有三个俄罗斯。1,西部俄罗斯,以莫斯科、彼得堡为代表。是东正教和近代文明的大本营,俄罗斯的主体。2,东部俄罗斯,由西伯利亚和远东组成。是个宗教驳杂,文化多元,待开发的地区。3,南部俄罗斯,由中亚、高加索、黑海边缘地区组成。伊斯兰文化,天主教文化为主,经济多元,有着强烈的分离倾向,是现代俄罗斯的命门。
这是三个组成部分。
还有一点,俄罗斯地域广大,但多是大平原,特别西部、西南。历史上瑞典、波兰、德意志、奥斯曼,都曾虎视眈眈。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这是一个地理特征。
明白了吧,俄罗斯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没有统一的文化凝聚。又面临着一个地理特征,两个历史传统,三个组成部分。
沙皇也罢,列宁、斯大林也罢,普京也罢都无法消停,俄罗斯一旦失去救赎对象,失去扩张的精神支撑和压力,就会解体。任何民主追求对俄罗斯都是致命的。苏联就是前事之师。普京看得明白,所以他说:成为大国是俄罗斯的唯一选择。
事实上,俄罗斯是个很自恋的民族,它的知识阶层始终把俄罗斯放在世界和历史的中心。几乎是无止境的探讨俄罗斯的道德追求,俄罗斯的历史使命,俄罗斯的世界地位······。
乌兰乌德
看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宗教扩张的向往,列夫·托尔斯泰对道德、“真理”征服人性的追求,屠格涅夫的永恒、绝对美学的申张······。这些也许不足以说明问题,那就看看当代最火的俄罗斯知识分子代表——索尔仁尼琴。他有着公认的才华和道德勇气,以《古拉格群岛》揭露苏共统治的残暴,是当之无愧的俄罗斯知识界的良心。他在俄罗斯的影响之大,苏联解体,48%的俄国人支持他出任俄罗斯总统。
可当俄罗斯再一次面临历史抉择的关头,他选择了什么?
《崩溃的俄国》。写得什么?“爱国,爱国主义才能凝聚人心”,“恢复俄罗斯精神”;抨击西方的“个体主义精神”,批判“视人的自由为最高价值的原则”。
他呼吁恢复俄罗斯大版图,兼并乌克兰和哈萨克。他确实勇敢的反对了斯大林的专制,但他不明白以国家、民族的名义剥夺个人自由,正是斯大林主义的基础。
索尔仁尼琴的民族主义,被现代俄罗斯抛弃,他晚年悲叹:“现在没多少人愿意听我说话了。” 事实上不仅索尔仁尼琴,俄罗斯知识界很多人还停留在泛斯拉夫主义的樊篱。
俄罗斯的传统,有着一种孩童式的自恋和迷信。一方面沉迷于赶超西方,另一方面却拒绝走西方列国经验的道路。他们迷信领袖、迷信国家,迷信宗教(意识形态),想通过改造灵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救赎),通过举国体制走俄罗斯自己的路。
没走通。何去何从?正在徘徊。
俄罗斯没得选择吗?当然不是!
事实上俄罗斯面临的是有史以来最有利的时刻。1,没有邻国的战略威胁,无须再把大量资源投入军事防御;2,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优势日益明显。3,优秀的文化传统。俄罗斯是一个产生了普希金、托尔斯泰、列宾、肖斯塔柯维奇······的伟大民族,苏联及新俄罗斯的一个巨大成就,是没有因为意识形态而对传统文化自我否定,即使在最严酷的时候。也正是因为这一传统的普及,苏联解体,意识形态受到清算,俄罗斯没有历史的断层和精神的空白,能够一以贯之顺利过渡,重新焕发着生气,有着一种高尚文雅的气质。这对于凝聚人心,抵制“大国专制”的回潮有着巨大的意义。
最重要,西欧,北欧诸国,个人自由,社会民主,国家自治,和平发展,有什么不好?俄罗斯看见了。
但俄罗斯的历史惰性,仍有可能执著“意识形态+大国之路”,特别是苏联时期的知识分子。
但我以为走不通。
首先是,新一代的诞生,不同的价值追求造成知识阶层的分裂和价值对立;其次,锐减的人口;第三,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
如果此时勉强崛起很可能面临更大的失落。
黑格尔曾经说过,斯拉夫人是“没有历史的民族”,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历程毫无建树。黑格尔的说法也许有些偏激。但好好想想,有没有点道理?
何谓“人类精神发展历程?”何谓“建树?”难道只是意识形态说教?只是GDP,只是导弹、火箭、飞船?只是大国、崛起、赶超?
人呢?